没有更多数据了哦~
挽回爱情 恋爱技巧 经营婚姻 婚姻指导 变心出轨 婚姻问题 媒体推荐 交友 爱情问题 分手复合 姻缘算命 美妆健康 心理百科
健康 职场 性格 人际社交 家庭关系 自我觉察 教育 婚恋 症状 人群 科普 测试
心理咨询> 科普> 催眠

催眠:传说与科学

催眠是指催眠师向被试提供暗示,以唤醒他的某些特殊经历和特定行为。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催眠与其他一般状态是相似的,包括放松、全神贯注和联想。在催眠状态下,一个人可能经历“在感知、思维、记忆和行为上的一些改变”,包括暂时的麻痹、幻觉和忘记“对大催眠术医师的暗示做出反应”。下面梦悠小编给大家解析一下吧。

催眠:传说与科学

一、催眠的概念含义

心理学大词典认为:催眠是以催眠术诱起的使人的意识处于恍惚状态的意识范围变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催眠状态是以被催眠者的意志服从于施术者的意志开始的,而没有这种服从就行不通”。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其特点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催眠是一种人际互动,在此人际互动中,一个人(被试)对另一个人(催眠师)发出的暗示作出反应,从而产生一些想象中的体验,涉及知觉、记忆的改变和活动的随意控制。

催眠实质上是一种人为的,介于觉醒与催眠之间的心理状态,催眠者的暗示诱导使被催眠意识处于积极而活跃的状态,使潜意识中的大量信息被重新组合,提取并与催眠者的意识发生连通产生的反应。

二、催眠的不同解释

1、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催眠并不神秘或奇怪,它的作用只是反映了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一般来说,被催眠的人事先对催眠已有所了解,知道催眠后会发生什么。在催眠中,他们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这个角色意味着将无条件地接受催眠师的指挥。由于是角色的要求,被催眠的人在进入催眠状态后,就倾向于顺从催眠师的指示,做出特定的行为或产生特定的感受。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说被催眠的人在故意欺骗别人,他们的确相信自己在经历另外一种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除了顺从催眠师的指示催眠物恋外别无选择。

2、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功能:执行功能可以使我们控制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监督功能可以使我们观察自己的行为。在正常情况下,意识的这两种功能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催眠物恋法可以使两种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通过分离这两种基本的意识功能,可以达到催眠的效果。在催眠条件下,个体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其执行功能正常,并接受催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

最近有人认为,催眠不一定使意识功能分离,它只是弱化了意识对行为的监控,因而使执行功能超过了意识的其他方面,执行功能自动地执行了催眠师的指示,没有以个体的正常认知系统作中介。

三、大催眠时代

确切地说,催眠时代是从苏格兰外科医生詹姆斯.布瑞德(JamesBraid)的工作开始的。在观看一位瑞士医师用催眠术治病表演时,他用挑剔的、蔑视的态度想从中找出欺诈骗局,结果未发现有任何破绽,于是他也开始了对催眠的研究和应用。在实验中,布瑞德要求被试紧盯着略高于眼睛上方的一个点,几分钟后,初试的眼睛因疲劳而闭上。布瑞德认为催眠与视觉疲劳和精神专注有关,是一种生理现象。1842年,布瑞德还根据希腊文hypnos,提出用英文hypnosis一词作为催眠的定义。

19世纪垕,针对催眠主要存在两大争论党派,南锡学派和夏柯学派。南锡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利贝尔特(AugusteLiebeault)和伯恩海姆(HippolvteBemheim),他们认为催眠是直接暗示的结果,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而不是疾病的表现。夏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的神经科医学夏柯(JeanMartinCharcot)。夏柯认为,催眠状态是一种和癔症相似的病态。这场争论最终以南锡学派获胜而告终,他们关于催眠的心理学解释也被人们普遍接受。

弗洛伊德在19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催眠实践,但后来他在实践中发现,有些人根本用不着催眠诱导,于是就逐渐放弃催眠,构建了他精神分析中的“自由联想”技术。弗洛伊德对催眠研究的过早放弃延缓了人们对催眠治疗的发展与了解。精神分析成为一个学派,而催眠术则被逐渐忽视。

进入20世纪,随着麻醉药物的应用,医生们放弃了催眠。而出于赢利目的,催眠又走进了娱乐场所,成为大众深感兴趣的表演项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催眠在治疗战争神经症、牙科和产科疾病方面收效显著,催眠得以复活。

米尔顿.艾瑞克森(MiltonH.Erickson)是现代催眠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为催眠取得合法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创立了美国临床催眠学会(1957),担任了《美国临床催眠杂志》的创刊编辑(1958-1968),并成立了美国临床催眠学会教育及研究基金。艾瑞克森倾注了近60年的精力去探索催眠的创新性和治疗性应用,发展出了自然催眠法(互动式催眠法),强调灵活弹性、富有创意的治疗方式。他擅长将故事和隐喻用在催眠治疗中,从而使催眠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上一篇:我们该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下一篇:自我催眠与自我暗示的区别

相关文章 更多

推荐导师
李秋菊 婚姻家庭督导私教
李秋菊
团队心理咨询督导师
婚姻修复
情感提升
脱单
4.7
收到4341感谢
立即微信咨询
蔡惠生 明星心理咨询督导师
蔡惠生
明星心理咨询督导师
婚姻修复
关系维护
内在提升
4.7
收到2796感谢
立即微信咨询
1分钟提问,专业咨询师在线解答
1
添加微信
持证心理咨询师·一对一私密咨询·专业人工质检
2
接入咨询师
24小时内通过好友,说明您的情感困惑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定制专属私密的情感解决方案
立即微信咨询

热门文章

您可能需要

quexing0601

您可能需要

在线课堂 找专家 免费情感分析
微信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