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
2022-04-12 17:00:40 梦悠网
自我调节主要是指自我控制,即个人在环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自我调节能力,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自我调节能力,如学习、减肥、情绪管理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使人们用一半的努力得到两倍的结果。
一、影响自我调节能力的因素
自我调节能力是在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影响因素1:基因。
大脑的前额叶与执行功能系统密切相关,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行为,集中注意力,处理抑制恐惧等多项任务。
同时,适宜的环境为婴儿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脚手架。例如,在发展的第一阶段,自我调节被称为兴奋阶段。人类的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一起工作,就像婴儿面临挑战(如看护士)一样。他们需要消耗能量,利用自己的能量储备来应对挑战,也就是说,他们会利用自己的调节能力来解决问题。研究表明,母亲(或主要照顾者)和婴儿之间的多重密切互动有助于提高婴儿的自我调节能力。
影响因素二:环境。
环境因素1-怀孕和童年经历不良。
各种长期的环境压力会对整个生命周期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孕妇社会经济水平低、物质资源高、压力水平高等因素会影响儿童神经内分泌的发展。这些过程可以直接形成自我调节的反应模式。
此外,生活在贫困中的儿童所经历的早期和长期压力将对大脑中最涉及自我调节的区域(前额叶皮质)产生深远的影响。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可能经历了更多的家庭和住房不稳定,学习和经济资源较少,父母和环境不能及时和充分地为他们提供发展自我调节能力的机会。这些因素会导致儿童的压力水平升高,导致前额叶皮质发育缓慢,自我调节能力低。
环境因素2-父母的照顾。
父母照顾不好不仅会导致孩子自我调节能力发展缓慢,而且这些孩子成年后不太可能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支持和发展这种能力的环境,导致孩子表现出同样的问题。
环境因素3-电视媒体。
儿童和成人使用媒体和电视的情况正在迅速增加。研究表明,高度沉迷于移动设备的照顾者可能会对儿童的不当行为做出严厉的回应。媒体引起的分心可能会给孩子们提供更少的机会来学习如何调整自己。
二、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阶段
由于语言和运动发展不足,三岁以下儿童难以协调和运用各种执行功能技能进行行为反应。
儿童向正规学校的过渡时期是第一个转折点。在此期间,由于儿童支持行为调能的快速发展,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发生了定性的变化,即从反应性调节发展到更先进的认知行为形式的自我调节。
青春期是自我调节的第二个转折点。在此期间,类似于成年人的高级自我调节所需的大部分能力都可能出现在青春期。随着额叶的发展,与调节相关的高级认知也在发展。这些技能使青少年能够更好地选择和决定如何与他们的环境互动。同时,在青春期,青少年可能会面临第一次实现重大人生目标(如高中毕业)和恋爱关系的双向关系(相互影响)。
因此,家长要根据影响自我调节能力的环境因素调整教育策略,自我调节能力,把握关键时期,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