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心理学:年过50岁,有多少存款才不会焦虑?
2022-07-09 15:37:13 梦悠网
金钱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焦虑心理学,虽然有时候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绝对不可能的。
李敖说:“成功的丈夫,是有钱到老婆花不完;成功的妻子,就是找到这样的丈夫。”
爱情是如此美丽,但在这里的感情也离不开金钱,人们也会因为金钱而选择爱情,也会因为金钱而离开对方。
钱围绕着他们的一生,有些人已经50多岁了,但是存款还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这个时候就特别焦虑。
事实上,有时候,存多少钱会让我们焦虑,只有达到自己的预测,才不会焦虑。
自然而然,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年龄到了50岁,银行的存款达到了自己的心理预期,这样,人才就会过上安稳的生活。
一位海外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项研究:
把几个五十多岁的人放在一起,然后让这些人一起讨论,讨论的问题就是:
“存多少钱才能不焦虑?”
这几个人在一起的回答非常一致,几个人说:
“我希望我年轻时想到的一切都能在50岁以后完成。年轻的时候存了很多钱,但是当时没有能力,希望50岁以后能完成,这样就不会再担心了。”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人也不一样。有些人可能觉得存一点钱就够了,适合生活。然而,有些人觉得他们必须有很多钱才能过上好日子。
有些人认为人年轻的时候会存更多的钱。当他们50岁的时候,他们有更多的积蓄,这是一件好事。然而,有些人觉得他们活在当下,不需要存那么多钱。
因此,有时会出现许多奇怪的现象。虽然两个人的出生环境可能是一样的,但他们的想法确实不同,每个人的追求也不同,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
有很多富人,最后或焦虑,因为这些人觉得他们的储蓄是不够的,但在普通人,这些人已经很富有,所以有时不能用一个人更多的钱来衡量一个人是否会担心钱,每个人都有他们想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只有觉得自己的存款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期望,那么这是最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的目标已经达到了。
有一种效用在心理过程中,称为权威效应。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看到另一个人在生活中非常富有,那么此时他想储蓄,觉得别人有这么多钱,所以他会有一个估计,如果他意识到估计,那么会很高兴,如果没有完成,可能会焦虑。
其实“人比人气死人”,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但是很多人都没有从这句话中走出来,总以为可以和别人比较,总以为自己要活得比别人好。
就像有些人从小就开始学习一样,他们觉得自己比别人好,所以他们应该努力学习。事实上,有时我们应该从自己的标准中找出原因,不要拿别人的一些规范来判断自己。这样,我们会越来越累。
善待自己并不意味着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你应该知道你的目标。你应该知道今天的你应该比昨天的你活得更好,而不是和别人一起比较。
我有一个姐姐,经常把自己和别人放在一起,比如:
看到别人买了一件新衣服,自己也要买一件新衣服,看到别人找的工作比自己的工资高,这个时候心里特别难受。
事实上,有时候没有必要这样做,你要知道你今天的生活比你明天的生活好,那么你就是万事大吉。
因此,有些人不应该把自己的财富与别人的财富进行比较。这样,他们只会活得越来越累。他们应该记住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继续前进。
在50岁的时候,有时候不要把你和别人比较。焦虑心理学,因为很多年轻人在这个时候变得有用,但是作为一个老年人,你的身体不如别人,所以有时候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