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的违背解释及相关句子
2018-10-19 09:37:17 梦悠网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而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则是200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原。本书适合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经济管理等专业师生、企业管理人员及人力资源主管参考使用。
一、心理契约定义
1、广义定义
存在于组织和成员之间的一系列无形、内隐、不能书面化的期望,是在组织中各层级间、各成员间任何时候都广泛存在的没有正式书面规定的心理期望。
2、狭义定义
心理契约是员工以自己与组织的关系为前提,以承诺和感知为基础,自己和组织间彼此形成的责任和义务的各种信念。
二、心理契约的违背解释
员工觉得自己满足了组织的要求,组织却没有履行应尽的义务时,就可能产生心理契约违背(psychologicalcontractviolation),即不认同其价值,他们更容易表现消极行为和加大与组织的不协调性。
三、心理契约的违背相关句子
1、组织的关系型心理契约违背导致管理者忽略行为减少。
2、同时,它推出了四种不同的个人行为反应模式,而心理契约违背。
3、心理契约违背与顾客重购意向负相关。
四、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内容介绍
本书从心理契约的结构、类型、破裂、管理等几个方面比较全面地概述了当前心理契约研究的现状,并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员工心理契约在形成、发展和变化方面的独特特点。通过对心理契约内容的了解,可以让企业与员工充分认识到相互之间的期望和要求,有利于在组织中建立一种互信、互敬、互报的良性关系,真正构建所谓的命运共同体,并有助于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本书包括:第一部分什么是员工心理契约.第二部分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第三部分员工心理契约的类型.第四部分心理契约的破裂,第五部分组织与员工双重视角下的心理契约,第六部分心理契约的管理。
李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受福特基金资助2005年在美国卡耐基一梅隆大学管理学院从事访问研究,曾留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主要研究领域是组织中的心理契约、工作一家庭冲突与平衡、工作动机等。发表“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研究”、“组织与员工双重视角下的心理契约”、“组织中的心理契约”等多篇学术论文。编写与翻译了《组织行为学》、《组织中的印象管理》、《哈佛商业评论:变革》等多部著作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