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生病,大寒养生的方法
2018-09-21 17:25:57 梦悠网
大寒和大暑是两个极端的日子,在这两个节日中我们特别容易生病,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大暑养生和大寒养生了。
一、大暑养生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那么,在大暑时节该如何调养身体?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暑养生。
1、精神调养
大暑时节,天气酷热,人们很容易进入心烦意乱、无精打采的状态。因此,要做好精神调养尤为重要,其中以“静心养生”为原则。所谓“心静自然凉”,是指避免遇事急躁,避免生气恼怒,可多想轻松愉快的人或事,也可多参加绘画、书法等静心的活动,可以达到安定神志、调养心气的作用。
2、起居调养
大暑时节,湿热交蒸,极易发生中暑。因此,大暑时节起居调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防暑。应该尽量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外出时应避开烈日时段,穿衣要宽松舒适、透气性好。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在室内要注意通风,空调房间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不要超过10摄氏度,避免出汗后直对风扇或空调吹风,以免感冒。此外,大暑时气温高,比较炎热,人比较容易感到疲倦,所以,这时要注意睡好午觉,适当的睡午觉可以保持精力充沛。
3、运动调养
在天气炎热的大暑时节,宜少运动或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快步走、八段锦、太极拳等等,而且时间宜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避免在烈日照射下进行运动。此外应注意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在运动过后要补充水分,但应避免进食冷饮,否则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4、饮食调养
大暑时节,饮食应注意清淡、多样化,以清为补。食物选择上宜补气清暑、健脾养胃。多食营养丰富的果蔬和优质蛋白,并适当食用葱、姜、蒜、醋等,既防病杀菌,又健脾开胃。日常可多食用绿豆、黄瓜、豆芽、紫菜、赤小豆、薏米、南瓜等食物,同时也可配合药膳进行调理。
二、大雪养生
大寒期间,天气寒冷,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适宜多吃些生姜、辣椒、花椒、桂皮、等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饮食不宜过咸,切忌寒冷食品。
大寒时节,保健以防“寒”为主。防颈寒,戴围巾穿立领装;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防肺寒,喝热粥散寒;防腰寒,双手搓腰;防足寒,热水泡脚。
此节气要预防心脑血管病、肺气肿、慢支气管炎,早晨和傍晚尽量少出门。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室内取暖时要在地板上泼些水或晾一些湿毛巾以保室内湿度。多喝白开水,补充体内水分。
冬季情绪容易低落,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改善情绪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滑冰、跳舞、打球等。
大寒时节,虽然天气会逐步回暖,但大家还是不要忘记了在大寒的时候,注意以下几个养生要点。
注意护心
大寒这个时间段,将近年关,一些人会劳心操心。对于养生学来讲,在大寒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养心。
养心的意思,就是要注意不要太操劳,心上不要放太多事,最好是放宽自己的心,该吃吃,该睡睡。尤其是老年人,不要操劳儿女之事。
注意暖脚
大雪养生的时候,天气较冷,加上许多人会外出,因此,一定要注意,对腿部的保暖。我们都知道,脚部只要保暖工作做好了,全身都会暖和,因此,大寒外出暖脚是必须的。
适宜慢动
大寒时,天气不好,这个时间段的养生指导,是让你尽量选择慢运动,例如,打太极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一天忙里忙外多的话,运动可以自然省略,不必刻意去做。
减少进补
小寒时节我们推荐的是进补,但大寒时节却不推荐进补了。而且这个时间段,一定要记得,适量开始减少你的进补量。这是因为春天将至,万物复苏,我们要为春天的开眼做准备。
准备春发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一年终了,从此轮回,
下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了。
是不是觉得这一年去得太快,
而春天又来得太突然?
既然春天悄无声息地来了,咱们就要做好迎接春的准备,所以,春发是必须的。春发的意思,就是做一些有利于散发的事,万物生长,本身就是散发的过程。
所以,散散心,养精蓄锐,早晚少走动,是为春天发新芽而做的准备。
大寒养生方法
大寒节气养生的方法有很多,今天为你介绍大寒节气养生的14个方法,想要冬季过得好,这些方法一定要牢记哦!
1、增添衣物防寒防风
俗话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在“大寒”时节要注意防风防寒。衣着要随着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比如:在出门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添加外套,并戴上口罩、帽子和围巾等。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大寒”节气应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门,以防昼夜温差较大,引起疾病发作。
2、晨起冷水搓鼻子
天冷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此时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3、寒冬适宜早睡晚起
大寒前后是一年间最冷的时节,从中医观点看,秋冬就得养阴收纳阳气,到了寒冬季,更得重视阳气的收藏。中医说到的“养阴”指的是阳气收藏。就是说,从秋天起最好早睡早起,到了寒冬则应该早睡晚起。此外,还得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才能顺应自然界阳气收藏的特点。
4、睡觉切勿蒙头
在冬季,气压比较低,空气中含氧量相对减少。室内为了保暖,门窗封闭较严,通风不良。这就使室内的氧气进一步减少,常使人感到压抑、胸闷。有很多人喜欢蒙头睡觉,特别是冬季由於气温低,更是有人喜欢将头、脸、口、鼻全都埋进被子。对此,养生保健专家忠告说,在室内空气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样做会造成氧气不足。
5、多吃根茎类蔬菜
大寒养生的基本原则应以“藏热量”为主,植物的根茎是温藏能量的仓库,多吃根茎类的蔬菜,如芋头、山药、土豆、南瓜等,它们所具有的丰富的淀粉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可快速提升人体的抗寒能力。
6、最佳养生物当属白萝卜
大寒节气,因为跨着春节,因此太多的疲劳和应酬,让人免疫力下降,脾胃也会变得脆弱。这个时候,拥有更多维生素和更多粗纤维,更能润肺健脾的萝卜,就是最佳的养生食材。这里说的萝卜,既包括白萝卜也包括红萝卜。体热的人可以生吃它们,但最推荐的还是熟食,比如用白萝卜炖牛肉或用白萝卜羊肉来熬粥等。
7、试试营养粥
大寒节气降至,自己动手做碗养生粥,美味又健康。如想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要想皮肤好,米粥煮红枣;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治理血小板,花生衣煮粥;心虚气不足,桂圆煲米粥。
8、多吃温散风寒的食物
“大寒”节气又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适当多吃点温散风寒的食物,可防御风寒的侵扰。比如:在日常饮食中常用的生姜、辣椒、花椒、桂皮等,都具有发散风寒的功效。如果人因外感风寒轻度感冒时,还可选用“生姜加红糖水”来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9、适量吃些饺子
大寒时吃饺子也是好方法。因为饺子里有蔬菜,比较适合这个时节进食。平时吃点白萝卜和白菜也很不错。生萝卜味辛性寒,熟萝卜味甘性微凉,有“小人参”之美称。在菜肴比较丰盛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个白菜萝卜香菜汤,以消除体内过多的油脂。
10、入睡前热水泡脚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入睡前以热水泡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睡眠质量,对保健养生都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那些深夜还在上网或伏案工作的人,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缓解疲劳,预防寒冷的效果更明显。
11、有节制地饮食
寒冷会使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胃肠遇寒冷刺激很容易引起功能失调,出现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发炎、消化不良、胃胀等现象,尤其是冬天人们贪吃火锅,以为这样能祛除寒气,却不知这样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更容易引起肠胃疾病。因此,大寒期间饮食要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
12、户外运动先看“天”
民谚也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不过,专家提倡,要根据天气情况和身体情况适当进行体育活动,锻炼前要查看空气质量是否适宜。室外活动要注意,不可起得太早,日出之前的空气质量、气温都不适宜运动,最好等日出后再外出锻炼。大寒时节的运动还应该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
13、多晒太阳防抑郁
天气寒冷,人体容易产生情绪抑郁、懒散昏睡、昏昏沉沉的情况,可以通过勤晒太阳抵抗抑郁情绪,心情舒展。早晨10:00到下午2:00之间的阳光最好,每次可以晒20—30分钟。坚持下去,可以有效缓解情绪上的负能量。
14、保持心情舒畅
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可使体内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尤其是老人,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