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排解持续性压力?
2022-08-01 17:30:29 梦悠网
还记得杭州男孩崩溃哭泣吗?还记得大连理工学生的不幸吗?持续压力,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留下了一个愿望,那就是来世变成一只猫,让很多人泪流满面,感叹不已。
知乎用户对此事发表了简短的评论,得到了5万多人的认可。
总的想法是,事实上,这个学生并没有遭受过严重的事件。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比如就业困难,整夜赶上进度,担心我们能否顺利毕业。但正是这一系列事件积累在一起,让人喘不过气来,常常感到绝望和沮丧。
我们经常关注恶性事件对我们的影响,死亡、高考失败、重病等。然而,非急性事件(慢性压力)带来的持续压力在生活中更为常见。
大量调查显示,与急性压力相比,持续性压力可以预测抑郁症。
持续压力的危害不在于压力的大小,而在于压力的长期性。它通常
心理学将这种状态称为慢性应激,应激的对象称为应激源。
在慢性压力状态下,许多人认为这是可以习惯的,因为他们感觉到的压力水平很低,所以他们选择压抑或忽视它。
但这是慢性压力最困难的原因:处于慢性压力状态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生活环境或行为模式对他们有害。他们习惯于压力,不认为压力很大。
但是,习惯了压力,并不代表没有压力,也不代表没有对人造成伤害。
如果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当事人得不到有效的帮助,或者在求助过程中遇到障碍,很容易长期处于绝望无助的悲观状态。
心理学称这种状态为这种状态“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与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各种心理问题密切相关。
这时,只需要一根导火索,经过反复调整情绪和心理建构后,看似坚强的心就会瞬间崩溃。
也许是下班后挤在公交车上摔了一跤,也许是一个14岁的男孩在玩扑克牌时被母亲扇了耳光,或者是一个在杭州被一辆自行车逆行抓住后崩溃哭泣的男孩……这些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是有证据支持的。研究发现,长期感到压力和焦虑的人的大脑会发展出调节不良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将来,即使面对轻微的挫折,这些人也会感到极大的刺激。
他们变得易怒,极度悲伤,很难恢复平静。这种过度反应会导致大脑中单胺递质功能的改变,抑郁也会随之而来。
这样的例子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比如我在华东师范大学读研究生的家乡同学,忍受着读论文的无聊,忍受着做实验和被导师骂的焦虑。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他陷入了抑郁的低谷。
他笑着说,每个月不去咨询室做心理咨询,根本支撑不了毕业。
事实上,除了心理问题外,疾病也会在压力期之后出现。而且通常是一种大病,持续一个月。
当我们遭受急性事件时,我们的身体会进入一种压力状态:激素分泌、血糖升高和心率加快。我们会变得更加专注和勇敢,我们的执行力会得到增强,我们会更快地克服困难。
但是,如果压力持续时间过长,压力持续时间过长,体内的各种储存消耗;过多的激素(皮质醇)不仅能保持清醒(睡眠障碍),还能抑制免疫功能,降低感染和炎症的抵抗力。
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每一个应激源。
简单地说,每次遇到情绪困难时,都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隐藏,让负面情绪慢慢积累。
这有点癌症治疗的意义。如果癌症能够及早发现并得到适当的治疗,一般不会对人们的生命构成太大的威胁。
比如,心情不好,找好朋友吃个火锅玩游戏;工作上受到批评,去和闺蜜逛街,一起吐槽老板。
事实上,面对应激事件,从容应对,采取多种应对方式,这样可以增加控制感,进而改善情绪。
而且如果一个人很讨厌自己的工作,他可以换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当然,这需要勇气、责任,甚至是足够的备用现金。
因为有时候,即使我们处于持续的压力状态,也很难说走就走。特别是在体制内辛辛苦苦工作。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应该权衡利弊,尽快做出选择。否则,犹豫导致的慢性压力造成的损害和消耗可能远远大于选择自己。
而如果选择不离开,那么在不能直接根除应激源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对应激源的态度。
比如,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服务质量,更好更快地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可以致力于找到工作的意义,比如帮助人们带来的快乐和荣誉。持续压力,工作带来的回报和意义可以有效地淡化工作本身带来的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