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打自己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这种“自残”的行为是病吗?
2022-04-14 10:38:03 梦悠网
当孩子出生时,他们的情绪才刚刚开始形成。自己打自己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宝宝会用不同的情绪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害怕的时候尖叫,伤心的时候哭,生气的时候脸红,开心的时候咯咯笑
因为宝宝没有限制,他们会很自然。很容易表达情绪,负面情绪来来去去。然而,当孩子长大后,他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为自己的强烈情绪找到合适的发泄方式。
据美国相关人员统计,高达20%的婴儿经常故意撞头,其中男孩是女孩的三倍。一般6~12个月后开始出现,2~3岁左右达到高峰,4~5岁后基本不存在。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逐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心理能力的增强,行动方式将逐渐减少。但这个过程很长,在此期间,父母也需要帮助和指导他们的孩子。
当孩子有自残的倾向时,父母应该容忍孩子的情绪,识别他此刻的情绪,表达对孩子的认可,帮助孩子管理情绪。不要抱着禁止、你不能、你不应该、你错了的态度,这只会把孩子推向自残的方向。
1.遇到挫折时,自我安慰
一岁左右的婴儿经常会感到沮丧。在这个时候,他们不怎么说话,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绪,所以他们只能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或者用身体上的痛苦来代替他们内心的痛苦。
当宝宝打自己。当你撞到你的头时,你可以在精神上感到放松和快乐。例如,在你犯了错误之后,如果你的父母打骂自己,你可能会感觉更好。如果你的父母一句话也不说,他们会感到更不舒服。宝宝打自己后,等于受到惩罚,原谅自己。
2.缓解疼痛、瘙痒的感觉
如果宝宝身体的某个部位不舒服,比如皮肤上有湿疹,耳朵里有化脓,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们会用打自己和撞头来缓解。也就是说,用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代替真正疼痛的部位,或者分散注意力。
如果是这样的话,宝宝通常会很烦躁,哭得很严重,自己打自己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不是因为心情不好或者不开心。所以在判断的时候,要综合宝宝平时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
3.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
正常情况下,如果宝宝打自己,父母会大惊小怪,或者非常严肃地训斥宝宝。这时,宝宝会认为只要有这些行为,父母就会立刻关注自己。
当父母忙着照顾自己时,婴儿会故意自残,向父母展示,渴望得到父母的注意。因为有些婴儿特别害怕孤独,总是想得到别人的注意,希望成为家庭的焦点。
4.自闭症等心理问题
这种情况相对罕见,因为自闭症和其他心理问题,会伴随着其他一些表现形式,或者更容易判断。自闭症儿童根本无法与他人交流,比如不看父母,不与父母互动等等。
如果出现心理问题,可能是孩子受到了某种刺激,或者生活在畸形的家庭中,情绪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也有一些家长,因为家庭条件好,从小就溺爱孩子,无条件满足。但是,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从小就无法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容易引起心理问题。
了解以上知识后,家长应该能够轻松判断宝宝自残的原因。分析你是否在平时的教育中有问题,找出更多的原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孩子是正确的。
因此,当宝宝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自己打自己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他会打自己。当这种自残行为时,要根据具体表现来判断是否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