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迹心理学你有听说过吗?
2018-09-30 22:50:36 梦悠网
这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以笔迹为研究对象,根据笔迹特征与写者的内在素质相对应的原理推测书写者的各种个性特质。每一种科学都是规律性知识的系统。比较特殊的是笔迹心理学的实用性很强,它要随时到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就是经常不断地根据他人的笔迹推测其性格品质、思想观念潜意识情感情绪能力适宜职业等等,笔迹心理学既是一门新型科学,也是一种笔迹分析实用技术笔迹心理学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一、笔迹心理学特点
研究不同人的书写习惯所表现出来的笔迹符号的形态特征,笔迹心理学,对于现今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名词。做为一门古老而又悠久的学科,关于笔迹与心理的关系我国历代书法家、文学家、文献学家、医学家、哲学家等都对此有很深刻的认识。例如:西汉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唐代韩愈在评论张旭的草书时说:“喜怒窘穷忧悲愉逸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不草书焉发之。”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断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这就是著名的“书如其人”的观点的来历。在我国民间也流传着“相人不如相字”、“见字如见面”的说法。笔迹学在我国的流传已经很久而又普遍。
二、笔迹心理学书籍研究
国外的笔迹心理学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笔迹学的发展过程中后来经过对一些失去手臂用嘴脚趾写字的残疾人进行实验,现在才发现他们的笔迹特点并没有而改变,从而证实了他的假设,并在他后来出版的笔迹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笔迹乃心迹”之说。美国心理学家爱维也认为:“手写实际是大脑在写从笔尖流出的实际是人的潜意识。人的手臂复杂多样的书写动作是人的心理品质的外部行为表现。”
三、笔迹心理学生理学
1、笔迹分析是人类书写活动的结果
书写是大脑的反射活动的,大脑是笔迹形成的物质基础。从书写的生理机制来看它是大脑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即:书写的产生是客观世界的各种刺激作用于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受器并由相应的传入神经传到中枢———大脑,经大脑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综合分析过程,才得以发出指令,然后再由相应的传出神经将指令传至效应器——手,才使书写动作得以进行。书写活动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手)”这5个部分组成的弧状结构过程。
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依赖于视、听感受器和各级神经元的正常功能的发挥,可见笔迹分析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大脑极其复杂的各个机能系统间的协调活动,其中任一环节的功能障碍都会使书写的进行受到影响。
2、生物遗传因素对笔迹形成的影响
如前所述书写是以大脑为中枢,以各级神经元、感受器、效应器之间的电生化传导为通路组成的反射弧。笔迹的形成必然受到书写者的脑、神经细胞的构置特点和神经冲动的电生化传递特点的制约,而这些因素通常是由生物遗传因素所决定的。每一个个体从上一代那里获得包含在DNA中的遗传信息并根据遗传信息形成肉体,遗传信息决定了大脑皮层细胞配置和细胞层结构的个体差异。前苏联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到人的大脑皮层细胞配置特点及细胞层结构特点,一直都影响着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