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什么原因?解决失眠问题如何做?
2022-06-24 14:41:43 梦悠网
睡眠,占我们生命的1/3,仅次于心跳和呼吸。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什么原因?失眠,是一种非常不愉快的经历,失眠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失眠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其特征是难以入睡,或在睡眠中醒来,白天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和易怒等症状。除了对情绪和行为的不利影响外,它还会增加患许多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意外伤害、糖尿病、肥胖、抑郁、心脏病发作、中风和痴呆。目前失眠的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治疗。其中,心理治疗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认知行为治疗(CBT-I)。
对于失眠这种疾病,其原因是复杂的,但以前由于对失眠机制的了解有限,对失眠亚型缺乏了解,使失眠药物治疗不便,缺乏个性化。此外,失眠患者仍然面临着药物安全、成瘾、耐药性等挑战。因此,药物的治疗不仅要有效地减少失眠,而且要考虑到安全性。
随着失眠治疗新模式的不断发展,一些具有高度药理特异性的新兴药物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机会。治疗失眠的新药,如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可能会给失眠患者带来好消息。
本次会议重点探讨食欲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失眠的前景。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国家精神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卢林院士主持,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心理学系主任潘济阳教授主持。美国西北大学费伯格医学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生理节奏与睡眠医学中心主任PhyllisC.Zee教授应邀分享报告,并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医学精神病学系LichisChisKongPaxil睡眠评估中心教授、WingYunKoK教授与卢林院士、潘济阳教授、PhyllisC.Zeee教授讨论。
食欲素简介
食欲素(食欲素)是下丘脑自然产生的神经肽。由食欲素及其受体组成的食欲素系统可以刺激和唤醒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目标神经元,然后释放几种化学物质(多巴胺、血清素、组胺、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以促进清醒。近年来,食欲素受体及其拮抗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对失眠、肥胖、抑郁、药物成瘾等疾病有治疗作用,为人类寻找上述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食欲素拮抗剂抗失眠的机制是失眠治疗的起源。
临床研究发现,失眠患者的下丘脑食欲素神经元减少,或脑脊液中的食欲素水平较低。这些研究表明,食欲素系统的功能并不局限于调节饥饿。它们在生理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能量代谢、内分泌、睡眠-觉醒-循环等。它们在调节睡眠和觉醒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失眠可能是由失调的觉醒引起的。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阻断食欲素的信号传递来抑制失眠患者中活跃的觉醒途径,改善失眠症状,可以用来治疗失眠。PhyllisC.Zeee教授介绍了食欲素拮抗剂的临床研究结果。
失眠患者的福音-莱博雷生。
食欲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有两种亚型:OX1R和OX2R。苏沃雷生、莱博雷生和达利多雷生可以结合这两种亚型的受体。它们是双重食欲受体拮抗剂。它可以同时阻断食欲素A和食欲素B的受体。失眠治疗的目的是提高睡眠质量和数量,使患者睡眠更快,睡眠持续时间更长,减少夜间觉醒,改善白天功能,避免不良事件和第二天早上的残留效应。
莱博雷生从代谢产物入手,通过竞争性结合食欲受体(OX1R和OX2R)抑制食欲信号功能,逐渐改善药代动力学性质,从而阻断失眠患者中过度活跃的觉醒途径。2020年,1月份1006名成年失眠患者进行的关键3期临床试验取得了积极成果,均显著改善了受试者的睡眠开始、睡眠维持参数和主观总睡眠时间。此外,在治疗后的第一个月和第六个月,结果始终具有相同的统计特征,并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成年失眠患者[2]。Phylis教授在他的学术报告中分享了一个月对老年人的临床研究,一年对成年人的长期研究,以及伴有抑郁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目前,该药物已获美国FDA批准,并已获准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上市。第三阶段的临床研究也在内地进行,希望更早上市,惠及更多内地患者。
治疗失眠的因果——个性化治疗。
有些人服药后可以很快恢复到原来的睡眠模式,但有些人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摆脱失眠的阴霾。区别在于个性化治疗。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眠治疗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个人因素影响睡眠。因此,有必要找到失眠的个体化因素,并进行个性化的失眠管理。PhylisC.Zee教授讲述了个性化治疗的实际案例:
全面管理失眠患者。
PhylisC.Zee教授分享了一位53岁的女性,自绝经以来一直难以入睡(晚上醒来很多次),容易过度醒来(睡觉时不能停止一厢情愿),睡眠容易受到干扰,在过去的四个月里变得更加严重。PhylisC.Zee教授分享了她在治疗患者时考虑的各种管理因素:患者的症状类型(是否与焦虑或抑郁共存,导致痛苦和白天障碍的主要症状)、白天功能(情绪、压力和认知能力)、安全问题(患者轻度至中度睡眠呼吸暂停的病史)和患者的家庭角色(作为母亲的照顾者,担心需要时无法醒来)。
失眠合并精神疾病。
失眠和抑郁往往是因果关系,患者在发病时往往无法区分。事实上,失眠和抑郁症不仅容易混淆症状,而且有许多不可分割的联系。它的主要症状是早起,难以入睡,容易醒来,白天警觉性下降(容易分心,不清醒)。博拉莱斯C.Zee教授分享了一位服用杜洛西汀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2年的患者。加入曲唑酮后,患者因恍惚而停止,然后每周至少服用4个晚上的唑吡坦10毫克,但仍然没有改善。博拉莱斯C.Zee教授考虑更换治疗药物。在将治疗药物从唑吡坦转化为莱博雷生并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后,患者得到了显著改善[3]。
老年失眠人群。
失眠药物治疗可以改善老年人的一些睡眠参数,但由于药物清除率下降,老年人对镇静催眠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更高。PhylisC.Zee教授分享了两个老年人的案例:一个65岁的女人,在过去的一年半,很难保持睡眠,睡眠后2-3小时醒来,大多数晚上至少需要1小时再次入睡,间歇性睡眠,导致白天不能集中注意力,感到疲劳,同时,患者有高血压,睡眠事件,例如,床上的人发现她在半夜醒来,坐在浴室里,但她不记得发生了什么。另一名74岁的失眠男子患有轻度认知障碍和帕金森综合征,在使用大多数失眠药物后,在夜间醒来时有跌倒的风险。
PhylisC.Zee教授指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老年人复杂的夜间行为,比如夜间跌倒的风险,夜尿症,以及使用大剂量褪黑激素时容易做噩梦的问题。如果由唑吡坦和曲唑酮引起嗜睡和疲劳等副作用,应停止使用唑吡坦,逐渐减少曲唑酮。6-8周后重新评估。如果症状没有完全改善,考虑开始使用双食欲素受体拮抗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什么原因?,老年人需要低剂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