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
2018-09-05 18:44:08 梦悠网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手段和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落实“跨世纪的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人才的环节。同时,有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学校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共同任务。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以全体的学生为主,通过教育训练,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面向少数的具有心理、行为等问题的学生开展得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内容,属矫治范畴。具体来说,包括学习适应的问题,如学习困难、考试焦虑、学校恐惧症、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问题的调适和咨询;情绪问题,如恐惧、抑郁、紧张、焦虑、忧虑等的情绪辅导与调节;常见行为问题,如说谎、多动、胆怯、打架等行为的咨询和矫正;身心疾惠,如失眠、神经衰弱、神经性强迫症等身心疾患的治疗与矫正。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美国心理学家米特尔曼和马斯洛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认为是“最经典标准”,具体标准描述为以下:
1、有的安全感、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2、适度自我批评,不过度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责备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主动性,不被环境左右。
4、客观,理智,现实,与现实有较好的接触,容忍挫折和打击,没有过度幻想。
5、适度接受个人需要,具有满足此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充分了解自己的目的和动机,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估计。
7、保持人格的完整以及和谐,个人价值观能够适应社会标准,工作集中注意力。
8、有实际的生活目标。
9、从经验中学习,适应环境的需要来改变自己。
10、良好人际关系,有被爱和爱人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前提下,保持个性,不过分阿谀,也不寻求社会的赞许,有个人的意见,有自己辨明是非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