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人怎么变外向,别逼着自己变开朗
2022-06-01 14:37:36 梦悠网
从小到大,人们都告诉我们,内向不好,要向活泼开朗的人学习。内向的人怎么变外向?有许多内向的人害怕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
作为一个内向的人,从小到大你一定听过很多类似的话。
妈妈说:不要老在家无聊,多出去和人交流。
朋友说:不开心你就说出来啊,你不说出来我怎么知道在想什么?
HR说:看你的简历很严肃,就是性格太内向,我们这个岗位,需要更活跃的人。
那些为了迎合别人的喜好而歌意逢迎的时刻,现在回想起来,连自己都恨那样的自己。
很多人劝我,你应该改变。要改变你内向的性格。
要弄清楚我们是否应该改变自己的内向性格,那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内向性格。
内向性格是什么?
什么是性格内向,什么是性格外向?
或许,有些朋友会说:
性格内向,就是不善言辞,不善于与人打交道;
性格外向,即口才好,表达能力强,善于与人打交道。
这种观点,其实是一种误解。
在《心理类型》中,瑞士心理学家荣格首次提出了内向的概念,他说:
内向的人会被内心思考和感受的世界所吸引,而外向的人会被外部生活所吸引,比如人和活动;内向的人专注于他们所理解的周围事物的意义,外向的人进入事物本身;
内向者独自充电,外向者在社交不足时需要充电。
真正的判断依据不在于社交能力,而在于获取能量的方式。
内向的人,通过独处获得能量,社交对他来说,是一种消耗;
外向的人,通过社交来获能量,独处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煎熬。
简而言之:独处充电是内向的;社会充电是外向的。
这是区分内外性格的基础。
而社交能力则是一种技能,即使是性格内向的人,经过训练,也能具备社交技能。
与社交恐惧不同,性格内向
内向的人不喜欢社交,不害怕社交。
相反,他们不需要依靠社交网络来建立社会关系,也不需要通过社交网络来获得满足感。他们还可以拥有高质量的朋友关系和深入的交流机会。
事实上,许多内向和沉默的人并不是真的不知道与他人交流的技巧和方法,而是他们更喜欢独处,有更深的思考,在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中漫步。
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的一项调查,超过54%的人更喜欢和性格内向的人交朋友,因为他们往往更幽默、更体贴、更细腻,更注重友谊。
因此,与外向的人相比,内向的人一般更加细腻,内心的感情更加丰富,他们对细节的处理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
在身体行动之前,他们往往已经确定了基本的计划政策。
她们也比较独立,在繁重的工作中,往往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执行力。
内向是与生俱来的。
发展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测试了462个婴儿,并进行了十多年的跟踪研究。研究结果惊讶地发现,当一个孩子四个月大时,他可以预测自己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四个月月大的时候,表现出手脚蜷缩、极度焦虑甚至哭泣的孩子,在一到两岁的时候往往会害羞内向。即使他们长大到18岁,他们仍然内向。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神经化学特质,让孩子有这样的表现。
尽管孩子们后天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正如苏珊·凯恩所说:以后的努力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但我们无法超越基因框架。
内向和外向都是天生的性格特征,本身没有优劣之分。
只有我们给这些人物贴上标签才能定性。
内向的人怎么变外向?内向从来都不是劣势,它是一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