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肉糜典故
2018-11-09 13:30:40 梦悠网
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下面就来讲讲何不食肉糜典故,何不食肉糜是什么意思?
一、何不食肉糜典故
今天讲讲晋惠帝何不食肉糜典故的故事: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何不食肉糜典故晋惠帝司马衷(259—306)字正度,西晋第二代皇帝290—306年在位。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晋武帝第二子。泰始三年(267)立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即位改元永熙。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在八王之乱中被赵王、叔祖司马伦篡夺帝位,以之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齐王司马冏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反伦群臣共谋杀司马伦党羽,迎晋惠帝复位诛司马伦及其子。又由诸王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光熙元年(306),东海王司马越将其迎归洛阳相传被司马越毒死。
太熙元年(290)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的皇帝。他从小就不爱读书,整天只懂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司马炎对此很发愁担心司马衷会丢了祖宗开创的家业。
一件事是:有一次司马衷带着一群太监在御花园里玩。突然间园中池塘边的草丛里,响起了一阵蛤蟆的叫声,司马衷环顾左右问:“这些小东西是在为官家鸣还是在为私人鸣呢?”《晋书.孝惠帝》:“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太监们面面相觑,不知道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还是其中一个太监机灵,随机应变回答道:“在官家地里叫的为官家,在私人地里叫的为私人。”(同上:“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司马衷觉得这个太监回答很到位很有辩证法。也就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认可了。
有一次司马炎为了测验一下司马衷的思维能力,特意出了几道问题考他,并限他三天之内交卷。司马衷拿到题目以后不懂作答。他的妻子贾南风是个很聪明的人有见及此便立刻请来几位有学问的老先生为司马衷解答难题。司马炎看了答卷后以为儿子的思维还是很清楚的也就放心了。可是司马炎一死司马衷即位遇事要他自己定策就闹出了不少笑话。
正是因为以上三桩,大家便一致把司马衷首长推举成为了史上最弱智最愚蠢最白痴的领导。晋惠帝“何不食肉糜”背后的历史真相,和我们平时看的不太一样。晋惠帝在后世的印象中一直都是公认的白痴皇帝,尤其是他那句何不食肉糜?便是最为重要的证据之一。
晋惠帝可以说也是比较倒霉的一位皇帝,即位后第二年就发生了八王之乱,随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更是一直天灾不断,几乎每年都有大灾而且受灾面积极广,动不动就是五六个州,最多的时候竟然有十二个郡国同时受灾。更为雪上加霜的是随后西北地区的匈奴等蛮族又发生了叛乱,一直持续了五年才最终被平定。
二、何不食肉糜是什么意思?
何不食肉糜是什么意思: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也指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对别人的处境或行为妄加评论建议。
司马衷曾经在华林园里游玩听到蛤蟆咕呱咕呱的叫声,就对侍从们说:“这叫唤的东西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侍从们说:“这叫唤的东西在官家地就是官家的,在私人地就是私人的。”到了天下灾荒的年岁百姓饿死,司马衷竟然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他的昏聩痴顽都是这种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