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睡觉时不关灯,一个人睡觉害怕是心理病吗
2022-08-03 11:47:03 梦悠网
自从我们开始早起早睡后,一个人睡觉害怕是心理病吗?我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关注睡眠。毕竟,仅仅睡眠就占据了我们生命的三分之一,这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睡眠|还有谁不想确定“躺”赢呢?
这次想分享一下最近遇到的一个问题:
正如我之前所说,我现在睡得比较早。通常,在我的室友睡觉之前,卧室的灯亮着。为了帮助自己快速入睡,我在研究生院后买了一个眼罩,睡觉时戴着它。以前,每个人都睡得很晚,没有太注意这种影响。
然后最近发现:为什么不关灯,我戴着眼罩睡觉,还是会受到室内灯光的影响,不容易入睡?
不仅仅是因为眼罩透明。
理论上,眼睛是感受光刺激的器官,那么我们戴上眼罩或闭上眼睛,就可以避免光刺激,应该感觉不到光。
但是然,实际生活经历并非如此:
室内不关灯,很多对光敏感的人即使戴着眼罩也很难入睡;
即使闭上眼睛,身处有光的地方,个人感觉还是能感觉到光,有时即使光线很弱,也会影响睡眠;
当室内的灯光突然关掉时,可以感觉到全身的眼睛都关掉了,身体似乎能感觉到周围光线的变化。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感觉?
这一次来个硬核科普来解释这一现象。
为什么身体能感觉到光?
每个人都知道我们的视力取决于眼睛,那么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呢?
我们体内的感光细胞依赖于一种蛋白质家族——视觉蛋白质。当我们遇到光时,这种蛋白质会改变我们的形状,打开感光细胞中的信号通路,促使这些信号最终向大脑发送信息,并告诉大脑我感觉到光。
所以,感光细胞都存在于哪里?
最著名的是眼球中的感光细胞。人体视网膜上有两种光感受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向大脑传递光信号。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几乎是哺乳动物的全部视觉。
但是在21世纪初,美国Brown大学DavidBerson然而,研究小组在小鼠的视网膜中发现了其他对光有反应的细胞。这些细胞含有新的视觉蛋白质——黑色视觉蛋白质,它们似乎不参与有意识的视觉。但是这个细胞仍然在眼睛里。
那么,结合我们的生活经历,我们能猜到人体其他部位是否有类似的感光细胞吗?例如,暴露在外的皮肤可能会测试光线。
然后,我搜了一下,发现真的是这样!
除了双眼,哪里还有感光细胞?
为了区分眼睛中的感光细胞,科学家称眼睛外的感光细胞为感光细胞“眼外光感受器(extraocularphotoreceptors)”。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认为蛋白质的存在可能具有感光功能,所以他们发现许多动物(包括人类)确实存在于眼睛之外的光感受器,最常见的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其他地方。
在动物中,除了眼睛,科学家已经阐述了许多类型的动物组织,如皮肤、肌肉、大脑、神经系统、生殖器、精子等。结果表明,视觉蛋白质存在于这些组织中,可以广泛分布。
那这些眼外光感受器存在的功能是什么?
研究发现,这些眼外光感受器的功能取决于它们的位置。
动物研究发现,一般来说,它们参与调节意识水平以下的光介导行为,不需要非常准确地区分光源在空间或时间中的位置。
我自己的理解是,对于人们来说,双眼识别光源并将信息传递给大脑,然后我们意识到光,而眼外光感受器主要感知光,但我们不需要准确判断位置等信息。因此,我们处在一个光线充足的环境中,我们的眼睛用来判断光源在哪里,而眼外光感受器只需要知道光线,但不要低估它们的作用,因为它们也参与了以下功能的调整。
眼外光感受器的典型功能还包括参与监测警惕、睡眠和觉醒、情绪、体温和许多其他内部月经周期。因此,这些光感受器对于保持正常的月经周期和导致时差不适的生物钟非常重要。
此外,它们还参与调节眼睛瞳孔的开启和关闭,以帮助适应不同的光线水平。
在一些动物中,它们甚至参与了地球磁场力的检测。
2007年发布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由于遗传疾病而失去所有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患者仍然有每日光反应和眼睛瞳孔反应的规律。
JohnsHopkins大学的SolomonSnyder和DanBerkowitz一项研究还发现,小鼠的血管中含有黑视蛋白,用于调节血管的收缩和放松。考虑到人体可能有相同的系统,这项研究可能部分解释为什么心脏病在早晨增加,这可能与血管感觉光刺激引起的血压变化有关(当然,它必须是综合作用的结果,也与相关激素水平有关)。
你还记得睡觉时介绍的褪黑素吗?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引起的(pinealgland)松果体也属于眼外光感受器,称为松果体眼或第三只眼(thepinealeyeorthirdeye)。
能见光中有一个波长,大约450到5000nm间光,称为蓝光。太阳光、电灯、电脑、手机等都能发出蓝光。
即使我们闭上眼睛,松果体也能接收来自外部世界的光线。松果体中的感光细胞可以通过眼睑监测蓝光,特别是对弱光敏感。
蓝光监测后会抑制松果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大大降低释放水平,影响生物节律,从而影响睡眠。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眼外感受器是什么,它们存在的地方,它们存在的功能是什么,更全面的了解。
你觉得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吗?~
所以,让我们看看开场的问题:为什么晚上开灯,戴着眼罩睡觉还是不容易入睡,会受到灯光的影响?
显然,睡眠不仅仅是闭上眼睛,而且对周围环境的照明也有很大的影响。原因是除了眼睛,我们身体的其他部位,如神经系统和皮肤,也有光感受器。特别是,松果体的作用相对清晰。他们可能参与生物节律、瞳孔开闭调节、睡眠和觉醒等过程。
所以,即使戴上眼罩,也可能会受到周围光线的影响,进而不易入睡。
那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戴着眼罩,周围的灯光也很亮,还能睡着呢?
我自己的理解是,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睡眠觉醒是由多种因素共同调节的。我猜这就像一个balance,当促进睡眠的各种因素总体上大于觉醒时,我们就会入睡;当促进觉醒的各种因素总体上大于睡眠时,我们就会醒来。然而,各种因素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也许你今天白天尽了最大的努力,睡眠压力积累了很多。晚上,周围的环境只是促进睡眠,所以你很快就会入睡;如果你今天白天昏昏欲睡,睡觉前不能停止刷手机,房间仍然特别明亮,你可能会睡得更久。
所以,在了解了这一点之后,就清楚如果想促进睡眠,那么周围环境的光线还是要注意滴!
有条件的当然是睡觉时及时关灯,这样可以更快入睡。
没有条件的话,可以和室友商量一下是否可以同步作息,不能的话,准备好眼罩和遮光帘,可以遮盖多少。
然而,一切都应该记住,反过来,因为室内的灯光会让我们睡觉,所以当我们早上醒来时,室内没有光线也会影响我们的起床。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遮光帘的遮光效果太好,实际上只有利于睡眠,不利于起床。
其实我把这个弄清楚之后,就开始遮光帘了,真的让我说对了:改善睡眠还是挺明显的,虽然不能完全遮光,但是遮光帘眼罩,基本上睡得比较快。不过,早上比较黑,有点想不起来,哈哈哈。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你一个人住,最好是镂空窗帘(即使房子周围的灯在晚上太亮,也会影响你的睡眠)。你可以确保阳光在早晨进入,晚上是黑色的。
再说一次,睡觉前不要刷手机!蓝光会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影响睡眠会导致瘦素分泌减少,胃饥饿素分泌增加,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也会影响皮肤状态。
2019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发现,睡觉时室内打开电视/灯的女性更容易出现健康隐患,如体重增加、超重和肥胖。
所以看,睡不好,会长胖会变丑,爱美的男生女生注意!
然后,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熬夜到很晚睡觉,一直睡到中午都觉得睡不好,感觉怎么补觉都不够?
其实也可以用上面分享的知识来解释:
熬夜到很晚,因为大脑在入睡前一直过于兴奋和紧张,导致副交感神经难以占据主导地位,入睡时大脑甚至会感到肿胀;
此外,如果我们在熬夜前接触到各种带有蓝光的商品,如电脑和手机,会影响褪黑素的正常分泌,这也会扰乱我们的规律,使我们难以入睡。
入睡困难会影响前90分钟的深度睡眠质量,而睡眠是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前面的深度睡眠不好也会影响后面的睡眠质量。
我终于睡着了。可能是凌晨四点或五点。然后,当日出缓慢,光线照射进来时,它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并告诉你是时候起床了。因此,虽然你一直困惑到中午,但事实上,你身后的整个睡眠质量都很差,这几乎相当于无效睡眠。补觉后,你仍然感觉不舒服,根本没有睡好。
如果你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睡得很晚,一个人睡觉害怕是心理病吗?你需要补上睡眠怎么办?一定要让房间里没有光线,早晨的光线不能穿透,这样褪黑激素可以正常分泌,更容易保证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