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的作用
2018-08-03 10:42:11 梦悠网
心理训练(mental trainlng)是一种心理的干预方法。采用的是专门仪器和手段具体的改变了人的某种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最适宜强度、最佳状态的过程。最早出现的是在病理治疗的领域,后就被广泛的应用于体育运动了。1932年德国的病理学家J.H_舒尔茨开创自主的训练,即是通过了催眠性地言语暗示、肢体松弛方法等对自身本体状态进行自我约束的调整练习,改变心理状态、本体生理,达到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取得心身双修的效果。
一、心理训练的作用
1、提高自控和调节的能力
一个健康的人应该能够有意识地、适当地对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情绪反应强度、动机的趋向和水平、思维的方向和过程、行动的指向和方式等进行控制和调节。当一个人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处于较高水平时,会表现出以下特征:思维敏捷、逻辑严谨、语言流畅、举止得体、情感表达充分、准确、不卑不亢、动机水平恰当、行为灵活、有效,容易获得满足感等等。
2、提高人心理活动的强度
例如:提高注意的稳定性、集中性;提高观察的精确度、敏锐度;提高记忆的效率、激发思维的创造性、推动正常需要的发展、树立自信、使人积极主动地活动、高效率地工作,减少疲劳、厌倦和无能为力的感觉。
3、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个人对于所处的自然条件、生活环境、工作氛围、人际关系及自身的内部环境,应能够保持的良好的适应。当以上环境发生变化时,应能较快地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重新获得良好的适应,不会因为缺乏灵活性而导致各方面出现了障碍或身心出现不良反应。
4、增强心理的耐受力
即对于强烈、持久的精神刺激或压力能够有较强的承受力、抵抗力。如遇到亲人亡故等短暂而强烈的刺激,或遇到疾病缠身等持久的精神压力,可以坚强地承受并理智地处理它们,或者以更积极、有效的方式化解压力,使之转变为进取的动力。不会因为刺激和压力而导致心理活动出现紊乱、活动效率下降,甚至情绪失去控制等情况。
二、心理训练场
“野外训练如何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心理训练场如何助力战斗力生成?”连日来某装甲团在野外驻训地进行了尝试探索。
针对人员的分散造成的团队凝聚力下降,指导员带领全连官兵开展“信息传递”、“大风吹”、“同舟共济”等心理游戏。通过引领官兵共同研究如何更好完成游戏、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使他们在游戏的进程中不知不觉地就强化了了团结协作意识,培养了团队精神。
一切为打赢、心理训练也应促进战斗力的生成。在心理小分队的指导下的连队载员,依托脑电的食物的心理训练系统进行了专注度的训练。通过训练载员的专注度、普遍提升一个等级。上等兵马文兴的应用射击成绩实现从及格到九发弹命中八个目标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