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普及
2018-07-23 11:37:00 梦悠网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这个时候我们总不能一遇到心理问题就找心理医生咨询吧,所以,掌握一定的心理常识是相当重要的。以下小编介绍的相关的心理常识有心理自我、心理焦虑以及心理减压。
一、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亦称“心理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情感和评价。包括个体对自己感知、记忆、思、智力、性格、气质、动机、需要、价值观和行为等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认知和评价。其本身亦是一个多层次的独立系统。
从时间看,可分为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理想的我。过去的我是对以前自己的觉知和评价。现在的我是个体从现实出发,对现实中我的认识。理想的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认为自己将来应当成为的那种人。是个体追求的目标,不一定与现实一致,但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动有很大影响,是个体行动的动力和参照。
二、心理焦虑
心理焦虑是焦虑的组成部分。与“生理焦虑”相对。焦虑状态下的情绪体验与行为表现。处于该状态下的个体感到害怕、担心、紧张不安、烦恼,甚至感到惊恐或产生即将死亡感。
行为举止上表现为坐立不安,面部紧绷,愁眉苦脸,肢端震颤,搓手顿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惶惶然不可终日。若适度,则可提高人的警觉水平·动员人的应付资源,促使人投入行动;若过度,则会损害认知功能。在不良情绪体验同认知功能损害间,有时甚至可形成恶性循环。
社会支持和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人摆脱困境。
三、心理减压
心理减压是一种高效整合的心理咨询方式,心理减压技术源于心理咨询却高于心理咨询。
心理减压专家裴中认为:心理减压的目的就是达成求诉者身心的平衡以及生活﹑工作﹑家庭的和谐。即心理咨询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而心理减压却要求帮助求助者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帮助求助者在面对外部世界(刺激和压力)时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在面对自己内心世界时没有激烈的情感冲突,使求助者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心理弹性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下面为大家分享7条心理减压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
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奋斗目标要合理,有时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但向最好处努力。
2、换位思考认同法
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当你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试试换位思考。
3、音乐与生理保健法
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因此,你可以多听些优美的音乐,缓解不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健行为习惯极为重要,同时,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更不容忽视。
4、推移时间遗忘法
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要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你的未来。
5、自信自主激励法
即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每桩伟业都由自信开始。
6、顺其自然自我解脱法
学会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找信得过的人想说便说;想休息便休息;想娱乐便娱乐,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可以追求卓越,但无需求十全十美。
7、更新环境自我调节
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对美好事物的想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