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有出现过视错觉吗
2018-10-08 15:31:10 梦悠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当别人跟你说话,你得看着对方,才感觉会听得更清楚?当你盯着一个物体看很久的时候, 你好像就能看到它的“重影”?当一条直线的中间被杯子挡住,这条直接好像就不直了。其实,这都是视错觉“惹的祸”!
一、什么是视错觉?
当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带着物体表面的信息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即大脑皮层的枕叶部位,在这里把神经冲动转换成大脑中认识的景象。
这些景象的生成已经经过了加工,是“角度感”、“形象感”、“立体感”等协同工作,并把图像根据摄入的信息在大脑虚拟空间中还原,还原等于把图像往外又投了出去。虚拟位置能大致与原实物位置对准,这才是我们所见到的景物。
看是一个构建过程,而你又很容易被你的视觉系统所欺骗以至于错了,且眼睛提供的视觉信息可能是模棱两可的,所以会出现视错觉图片的情况。
简单点来说,视觉是客观的眼见所反应再加上大脑与心理加工的成果,且不是百分百的输入与输出。视错觉现象在很早的历史就有记载,“走马灯”“两小儿辩日”等典故都蕴含着视错觉图片的原理。
二、视错觉有多种,且看其中三种。
(一)余晖效应
余晖效应——即视觉暂留现象。当人的眼睛在观察景物时,阳光传射出来的光信号会传入大脑神经,这个过程需要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而等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会马上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就被称为“视觉暂留”。
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中国人发现,走马灯便是据历史记载中最早的视觉暂留运用。但最早是由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报告《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中提出。
(二)麦格克效应
麦格克效应是一个感性的认知现象,表现在语音感知过程中,听觉和视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时人类的听觉会过多的受到视觉的影响,从而产生误听的现象。
我们经常听说“不戴眼镜听不清楚别人说话”,其实就是这个效应在捣鬼以至于错了!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劳伦斯·罗森布鲁姆表示,虽然科学家对此现象研究不多,但事实的确如此。
他解释说,人的各种感官是相互交叉使用的,虽然认为在听力过程中不会使用视力,但实际情况是,在交流过程中,特别是面对面交流,始终关注对方嘴唇的活动,并同时关注其牙齿和舌头活动所传递的信息。因此,如果摘下眼镜看不清东西,那么听起来也可能更费劲。
(三)波根多夫错觉
波根多夫错觉是指当一条直线的中部被覆盖,其两端看起来就不再像直线了是方向错觉,学名就叫做“波根多夫错觉” 。
这种错觉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
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越大,亦即直线被隔开的距离越大,错觉也越大。
2、直线与平行线的交角。当直线与平行线垂直时,几乎不发生错觉;直线越偏离垂直于平行线的垂直线时,错觉就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