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设计:为中国而设计
2018-09-30 14:46:36 梦悠网
《贝聿铭苏州博物馆》以图文相间的形式,详尽记录了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晚年接受挑战,亲自为故乡苏州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全部过程。在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出版《贝聿铭苏州博物馆》此书,无论是对于新开馆的苏州博物馆,还是对于前来参观的广大市民或读者,都是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
一、苏州博物馆设计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馆址太平天国忠王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保存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
199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邀请世界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进行新馆苏州博物馆设计。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加上修葺的太平天国忠王府,总建筑面积达26500平方米,投资达3.39亿元,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新馆苏州博物馆设计特色体现在: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空间处理独特,建筑材考究和内部构思,及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
在建筑的构造上,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首先,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设计独特。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并进行改良,天窗开在了屋顶的中间部位,这样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一个折角,呈现出三维造型效果,不仅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性难题,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
屋面以及其下白色墙体周边石材的运用,使建筑的整体风格达成了统一。就屋面而言,如果用传统的小青瓦,易碎易漏,需要经常维修,其坚固性、工艺性以及平整度都难以达到新馆建筑的要求。为了使材料和形式协调,采用深灰色花岗石取代传统的灰瓦,这种被称为“中国黑”的花岗石黑中带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照颜色变浅成深灰色。石片加工成菱形,依次平整地铺设于屋面之上,立体感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