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安全感的自救指南
2022-06-15 16:28:49 梦悠网
我们的行为都包含着复杂的动机,缺少安全感,但我却感到模糊不安。
为什么我对未来只有模糊的不安?
-芥川龙之介。
近年来,安全感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学概念,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
在许多关于安全感的描述中,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生动地描绘了一种心理体验,即缺乏安全感。
什么样的心理需要安全感?如何建立自己的安全感?
什么是安全感?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安全感最早出现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
弗洛伊德假设:当个体受到的刺激超出自身控制范围时,个体会产生焦虑,即不安全感。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先明确定义了安全感,他将其定义为:安全感是一种脱离恐惧和焦虑的信心、安全感和自由感。
在中国学者中,安丽娟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安全感是个人在处理相关情况时对可能的身心危险和强大/无力感的预感,主要表现为一种确定感和可控感。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安全需要”取代了一些关于安全感的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两者是有区别的:
安全感定义中的“力/无力感”、“确定感和可控感”都有一个词“感”,这意味着安全感描述的是个体的主观体验;
马斯洛理论中的安全需求,意味着个人需要稳定、安全、受保护、秩序,可以避免恐惧和焦虑,包括远离暴力、战争和主观体验的安全。
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1.控制
缺乏安全感的人对“可控感”的要求较高,表现为对关系的控制欲较强,需要通过“全控”的沟通过程来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情境示例:
要了解伴侣的一举一动,对伴侣与他人的交往更加敏感,希望他/她能多关注我。
伴侣忙的时候,我会极度没有安全感,质问他/她,纠缠他/她,让他/她关注我。当他/她无聊的时候,我会特别害怕他/她不想要我。
2.焦虑
缺乏安全感的人需要强烈的“确定感”,这表明他们需要反复确认安全状态。通过频繁的确认,他们可以抵抗不安感。当他们无法实时或及时确认时,他们会因为担心和不安而焦虑。
从小缺乏安全感的我长大后变得很容易焦虑,总是担心父母老了会发生什么。
为什么不接电话?为什么不回消息?每天打四五个电话确认父母没事,极度焦虑,没有安全感。
3.依赖
由于自身的“无力感”,缺乏安全感的人需要依赖他人。
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没有安全感,很依赖别人。
我的伴侣认为我太粘人了,但我真的喜欢在我的伴侣身上建立一种安全感。只要我和他/她在一起,我的心就会稳定,如果我分开,我就做不到。我会苦。
4.回避
缺乏安全感的人缺乏安全感的人拒绝进入一段感情,缺少安全感,因为害怕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