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个什么玩意?
2022-06-15 15:10:16 梦悠网
去年年初,公公因病去世后,我和丈夫一直在考虑婆婆的余生,安全感想着她在哪里养老比较好。
去年10月11日放假,我们特意回辽宁老家接婆婆,来上海和我们一起生活。两个月后,婆婆觉得不舒服(她在这里不懂语言,平时很孤独),就去了广西姐姐家(老公的小姨妈)。三个月后,也就是春节过后,婆婆回到辽宁老家,说广西不习惯生活,因为太热,最后决定住在老家。然而,刚回家一个多月,婆婆就有身体问题。她身边没有亲戚可以随时帮忙。她不识字,很难自己去医院。所以我们和婆婆商量是否愿意在老家找个老婆,互相照顾。
婆婆同意了。
另一方是我姐夫的第三个叔叔,他知道自己的根。当他们第一次相处时,他们很好,但后来,她的婆婆开始批评对方。她总是觉得对方很吝啬,经常责备和否认对方。虽然对方什么也没说,但她总是表现出不满。结果,当她的婆婆看到对方看起来不对时,她认为对方不想继续和她住在一起,所以他提出分手。
就这样,婆婆又回到了原点——一个人住在农村。
当然,老人再婚能否幸福取决于两个人,但我认为婆婆可能是主要原因,因为她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缺乏安全感的人很难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关系。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谈缺乏安全感的人是如何有意无意地破坏他们的关系的。
1.安全感,就是安全型依恋。
人文心理学家马斯洛告诉我们,安全感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尤其是对女性来说,她们是否能够体验到安全感,这直接影响到她的生活,尤其是爱情和婚姻。
所以,什么是安全感?
事实上,安全感,就是安全型依恋。
所谓依恋,最早是指婴儿对特定个体的积极反应,是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打开情感对象。
安全型依恋源于一种依恋理论(此外,还有三种类型:回避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和紊乱型依恋)。英国精神分析家约翰·鲍比通过研究1岁儿童和母亲之间的互动实验提出了依恋理论。
安全型依恋,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出生之初,觉得自己有一个强大的母亲,懂ta,能及时满足ta,被保护的感觉就是安全感。
那些从小就缺乏安全感的人是,他们的母亲(或其他重要的照顾者)做得不好,不能无条件地给予他们任何时候的保护和满足需要的来源将不稳定,因此孩子们会感到恐慌和不安全。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不安,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就像我的岳母一样,她的家庭从小就很穷,有很多兄弟姐妹。她的母亲很难及时满足她的各种需要。此外,她的母亲在10多岁时被东北的强盗绑架。她的精神不是很好。她的父亲在她15岁时去世了。因此,作为家里的第四个孩子,她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都是由她抚养长大的(她上面的姐姐和两个兄弟婚后都不关心他们)。她没有结婚。她和她的兄弟姐妹住在她二哥的家里,但她的二嫂非常恨他们。她认为他们是负担,经常给他们制造麻烦。这样的生活环境让婆婆感到不安全。
后来,她嫁给了我的岳父,因为她的岳母和嫂子很难相处,她很少经历安全感。直到分居后,她和岳父独自生活,她的心情才好一点。然而,这种不安感早已存在于她的心中,她习惯于不信任别人。
因此,当她与那个男人相处时,她的心也没有安全感,因为她告诉我她担心彼此相处不好,担心彼此不好(她不识字,害怕被欺骗)等等。简言之,她彼此相处融洽,带着各种各样的担忧和不安。她怎么能相处得很好。
事实上,缺乏安全感的本质是恐惧。害怕被抛弃,害怕危险,害怕不值得满足,无法承受,无法面对这个世界。
2.缺乏安全感的人,很难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关系。
女性缺乏安全感,面对婚恋时,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习惯讨好。
因为她想要讨好,让对方喜欢自己,而被喜欢,被爱,会给她安全感,只是,讨好,得不到真爱。
二是过于自立。
由于不敢相信任何人,觉得只有自己最可信。
婆婆属于后者。
因为她没有安全感,她和别人相处得很小心,走在薄冰上冰上行走一样。同时,她也很孤独,因为她需要时刻保护自己,验证自己的外表,不能完全放弃自己,不能大方地生活。她必须保持一颗心来保护自己。
当她验证失败时,她会离开或自我封闭,这使她更加不安全感,不信任他人,安全感更加坚定只有自己才能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