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和躁狂症有什么区别?
2018-07-23 11:26:37 梦悠网
心理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和现象。心理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厉害,心理疾病也就愈严重。
心理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
心理病包含很多类,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下面我们来简单区分一下躁郁症和躁狂症。
一、躁郁症
躁郁症是一种双极性的情感疾患。此种疾病的特性是躁狂发作与忧郁发作交互或混合地出现。
其中躁狂发作的特性为:高昂、开阔、多话、易怒、自夸、自大、注意力分散、意念飞跃、不寻常的快乐、盲目的投资或采购、活动量增大、睡眠时间少等等。
忧郁发作的特性为:心情沮丧、失去兴趣、活动力降低、食睡习惯改变、疲累无活力、自责、自杀等等。
由此可知,躁郁症的朋友在情绪上的变化会很极端,可能前一周还“快乐得不得了”下一周就忧郁得想自杀。甚或混合型的发作,更出现喜怒无常、阴情不定的特性。
二、躁狂症
躁狂症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作为心境(情感)障碍中的一独立单元,与双相障碍并列。
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表现,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
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
目前,我国尚缺乏系统的躁狂症和双相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5.5%-7.8%(Angst,1999),Goodwind等(1990)报道双相I型患病率为1%,双相I型与II型合并为3%,若加上环性心境则超过4%。香港特区(1993)男性1.5%、女性1.6%。因此,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双相I、II型概念见鉴别诊断)。
由此可见,躁郁症和躁狂症最大的区分就是前者是集躁狂发作与忧郁发作交互或混合地出现,而后者是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