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者的情商修炼书,情商的三大误区越早认清越好
2022-06-01 17:00:45 梦悠网
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谈论情商。内向者的情商修炼书,然而,许多人对情商的理解有偏见,甚至存在一些误解。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关于情商最常见的三个误解。
所谓高情商,就是会说话。
作家李潇懿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十多年前,李潇懿认识了一个特别会说话的女人,大家都叫她林主任。
曾经是文艺兵的林主任,面容精致,身材高挑,能歌善舞,说话语气恰到好处,嗓子像一包糖,甜而不腻。
20多岁岁的时候,林主任成为了办公室主任,负责接待和公关,在晚餐时可以喝酒聊天,也可以在精彩的时候唱歌。
很多和她一起吃饭的女孩都把她当成偶像,觉得像她一样,就是情商高。
几年后,李晓懿懿和林主任再次相遇时,林主任还是办公室主任,言辞还不错,善于活跃气氛。
不过,她不再是吃饭的第一名,更美丽、更年轻、更开朗的女孩取代了她。
相比之下,林主任的美人晚年和强弩之末,让人心疼。
不过,她咽下委屈弯下腰,还是很活跃,没有冷场。
李潇懿说,漂亮,还能低下身段,确实是一种能力,但那不是情商。
深以为然。
网上有很多关于情商的文章,例如:
所谓高情商,就是会说话,真正的高情商,就是懂得说话,情商高的人,从不说这四句话。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讨人喜欢,在人群中混得好,朋友多是情商高。
甚至有很多人喜欢把那些直率的人,没有城府,都说情商低。
但实际上,所谓高情商,就是会说话,完全是对情商的误解。
做事圆滑,说话舒服确实是一种很好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情商一定要高。
因为一个人若抱着讨好别人的心态与人交往,必然会影响自己内心的需要。
委屈自己,迎合别人,绝不是高情商。
在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情商模型中,有五个要素:
了解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
你会发现,前三项是对待自己的,后两项是如何对待别人。
可以说,高情商更重要的不是如何对待别人,而是如何对待自己。
蔡康永还说:
高情商不是为了迎合和容忍,而是为了与自己相处融洽,同时也能把别人放在心上。
人情商低的内向
去年看综艺节目《妻子的浪漫之旅》,对颖儿印象深刻。
与其他几位参加节目的女明星相比,迎儿性格内向,不能很快与别人打成一片。
大家聊得热火朝天,英儿低着头默默地玩着手机:
行李箱很重,英儿还是选择一个人默默地搬家,不好意思请人帮忙:
节目中,英儿大部分时间都很安静,镜头最少,但她也很懂事。
当别人吃完饭各忙各的时候,她会默默地留下来收拾碗筷。
在几位妻子中,英儿的年龄最小,但她却是最能照顾人的那个。
但是英儿这样的表现,却被无数网友狂喷太不合群,情商太低。
似乎内向的人情商低,这也成了一种罪过。
把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等同于情商低,似乎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
但真的是这样吗?
在戈尔曼的《情商》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安迪,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向,很少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
有一个游戏,是一个幼儿园玩具小屋模型,里面有所有孩子的大头贴。
老师让安迪来安排每个孩子,在玩具屋里他们最喜欢的地方玩。
并且让安迪给每个孩子,找到他们最喜欢的小伙伴。
老师很震惊。
安迪不仅知道每个孩子最喜欢在哪个角落玩耍,而且准确地知道每个孩子和哪个孩子的关系最好。
这款游戏的成功意味着安迪能够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波动。
通过观察,他知道其他孩子在哪里快乐,和谁在一起,是快乐的。
最后老师发现,其实内向的安迪,是全班最有情商的人。
在《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中,苏珊·凯恩说:
大众之所以认为情商高的人就是外向的人,往往是由于外部社会所创造的一种价值观。
归根结底,情商是一种管理情绪的能力,与性格真的没有直接的联系。
我希望我们不要简单地从内向和外向的角度来谈论一个人的情商。
心情越少越好
张阿姨在小区里,是大家公认的好脾气。
每次见到张阿姨,都觉得很亲切,她对大家都很好,人缘特别好。
这么多年,我都没见过她心情不好。
结果去年年底,张阿姨被诊断为乳腺癌。
起初我特别不懂,因为张阿姨很注重保养。
她有每天步行锻炼的习惯,很少在外面吃饭,总是自己煮汤。
怎么癌症偏偏找上她?
后来听家人说才知道,原来张阿姨的病,就是憋出来的。
丈夫常年衣来伸手饭来张嘴,家里的事都不管;
婚后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婆婆喜欢挑剔,爱指指点点;
孩子把张阿姨当保姆,孙子都上幼儿园了,还要张阿姨24小时带着...
这一切,张阿姨并不生气,但她为了维持一个完美的家庭,把这些委屈都吞下了。
张阿姨表面上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其实这么多年早就被压抑的。
情绪无法表达,人的攻击性只能向内,一旦开始攻击自己,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最近对这句话真是深有感触。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被灌输了各种大道理:
真正厉害的人,都戒掉了情绪;做一个安静的成年人情商高的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它们都隐含着一个道理:喜怒不行于色才是高级。
每个人都想做一个高级的人,所以心情变成了不好的事情,每个人都想戒掉心情。
所以很多人,带着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喜欢忍受,强迫自己理性对待。
但事实是,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情绪本身并不好也不坏,过于压抑,最终只会伤人伤己。
认为情绪越少越好,绝对是对情商的误解。
内向者的情商修炼书,真正的高情商是学会正视、接纳、合理调整自己的每一种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