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猴实验的启示
2018-10-30 13:40:25 梦悠网
大家知道恒河猴吗?启示它只是普通的猕猴,那么为什么那么出名呢?启示是源于一个实验,那就是经典恒河猴实验,那么这个恒河猴实验的启示是什么呢?小编现在就给大家讲讲。
一、恒河猴
恒河猴(学名:Macaca mulatta),也叫普通猕猴,体长:47-64厘米,体重:5.4-7.7公斤,是猴科动物中最为有名的一种。原产于印度北部、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泰国、阿富汗、越南和中国南部。该物种是世界各国用于科学试验的重要品种,甚至是太空之旅的参与者。
二、恒河猴实验
恒河猴实验如下,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及其同事报告了一项研究成果:让新生的婴猴从出生第一天起同母亲分离,以后的165天中同两个母亲在一起——铁丝妈妈和布料妈妈。铁丝妈妈的胸前挂着奶瓶,布料妈妈没有。虽然当婴猴同铁丝妈妈在一起时能喝到奶, 但它们宁愿不喝奶,也愿同布料妈妈呆在一起。哈洛由此得出结论,身体接触对婴猴的发展甚至超过哺乳的作用——只有有饮食需要时,它们才去找铁丝妈妈,其余大部分时间则依偎在布料妈妈的身上。虽然这个实验的对象是猴子,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它对人类婴儿同样适用。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做了一系列实验,将刚出生的小猴子和猴妈妈及同类隔离开。一些小猴子与母猴分开喂养后,虽然身体上没有什么疾病,可行为上却出现了一系列不正常现象。同时,观察发现小猴子对盖在笼子地板上的绒布产生了极大的依恋。它们躺在上面,用自己的小爪子紧紧地抓着绒布,如果把绒布拿走的话,它们就会发脾气,这就像人类的婴儿喜欢破毯子和填充熊玩具。哈洛的研究给了我们有意义的启示。以上就是恒河猴实验。
三、恒河猴实验的启示
恒河猴实验的启示如下,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的一员,与恒河猴的表现具有惊人的相似性。那些有父母陪伴,得到父母爱的教育的孩子,人格更加健全,性格更加完善,而从小生活在缺少爱与陪伴家庭中的孩子容易出现性格问题,更易走上歧途。
父母要尽量避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长期分离造成的“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父母应尽量克服困难,亲自担当起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果必须分离,应与孩子做好沟通并坚决离开。而长期剥夺幼童的母爱,会导致孩子沮丧、绝望、焦虑、心理残伤和死亡,会在其身心方面上发生严重而久远的影响,直至终生。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在谈及个体发展时提到“在孩子生命的头几年里的情感发展构成了人类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特质会让他生活的更幸福快乐。
所以,无论多忙,身为人父人母的你都要抽空多多陪伴孩子。所谓陪伴,并不是指你与孩子身处同一个空间,而你只顾埋头玩手机,或者忙于手头的事务,忽略了孩子渴望有你陪伴,一起玩耍的眼神。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许只是最简单的触摸、拥抱,便能给予孩子无限的能量。以上就是恒河猴实验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