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悠情感:为什么高智商的人更容易患强迫症?
2018-03-01 17:28:40 梦悠网
在大众的认知里,大部分的强迫症患者都是高智商。于是,他们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强迫症是高智商?
梦悠情感
小编也有类似的疑问,所以就整理了这篇文章。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世界约有2%-3%的人口患有强迫症。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做的关于全球疾病调查的报道中显示,强迫症是全球名列第四的高发病率精神疾病,其发病率是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的两倍。
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简称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与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身意愿的想法或冲动会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中。
强迫状态≠强迫症
强迫症区别于强迫状态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对立。所谓对立,指的是患者知道这些强迫的观念、冲动或者行为是源于自己的,并不是外界逼迫自己做的,但同时,这些体验又不是患者自愿产生的。这也意味着,患者明明知道这么做没有意义,甚至很过分,而且他们努力想去抵抗,但却发现,越抵抗它的力量越强大,完全不受自己的控制。
因此,强迫症患者在这种内心的矛盾中会觉得非常痛苦。而像白领们网购成瘾、整天把玩手机,这些行为是他们乐此不疲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内心是没有冲突的。因此,这些行为并不能概括成“强迫症”。
美国焦虑症协会提出九条强迫症症状提示
1.持续非理性的恐惧或者疑虑,通常总是感到要生病或者身上很脏。
2.着迷于一种按秩序或以某种特定方式安排事物。
3.总担心您的想法或者行为会损害自己或者别人。
4.无意义地囤积物体。
5.非理性地怀疑或者担心你会伤害到别人。
6.反复清洗自己的身体或打扫房间。
7.反复检查东西,如门是否锁紧等。
8.不断地说同样的话或者不停地计数。
9.习惯反复说一句话或同一个名字,或者在同一地点以同一方式反复散步。
强迫症也是生理疾病
目前,对于强迫症的生物学研究最充分的是5-羟色胺这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在强迫症患者大脑中的浓度含量普遍低于正常人。由于5-羟色胺浓度的变化,使得5-羟色胺能神经元纤维投射分布的这些大脑区域出现功能异常,从而影响人的认知、行为。
近半数强迫症首次发病于15岁前
强迫症会使孩子变得自卑孤僻
近年来的相关调查显示,大约1/3 ~1/2的成人强迫症症状可出现在15岁以前甚至学龄前。青少年强迫症患病率约为3%~3.4%。在青少年强迫症人群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约为2:l,发病率在成年患者中则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以脑力劳动者较为多见。
有强迫思维和行为,会占用青少年大量时间与精力,受这些症状影响使其注意力难于集中,时间变得紧迫,使其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和日常生活起居。因为不能很好管理自己的生活,强迫症儿童青少年会经常感到挫败感,这使他们变得自卑、孤僻,增加了对环境与他人的不安全感。
高智商人群易患强迫症?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与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日前称,他们发现强迫性精神障碍(强迫症)与高智商并无关联,而这与此前的普遍观点相左,也是人们首次对智商水平与强迫症两者关系进行的数据分析研究。相关文章发表在最近的《神经心理学评论》杂志上。
1903年,法国哲学家、医生和心理学家皮埃尔·珍内特·最先提出了智商水平与强迫症关联的假设。1909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则使其普及开来。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智商水平与强迫症相关的误解被《神探阿蒙》(Monk)等电视节目进一步加深,该节目让强迫症人士利用超凡智力解开具有挑战性的难题。
研究人员结合了98项强迫症患者智商水平与对照样本的对比研究数据并发现:强迫症与高智商并无关联,而与相对较低的标准智商有关,而这可能主要归因于强迫症造成的反应迟缓,而非智力能力。
强迫症的治疗
按照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的意见,治疗强迫症的方法是:心理疗法、精神药物,或者二者兼施。
在治疗强迫症的心理疗法中,首推认知行为疗法。这种疗法通过特定程序指导患者掌握思考、行为或者应对情景的方法,帮助患者减少焦虑,进一步减缓强迫念头或行为。如果只针对强迫行为,那么不妨采用效果乐观的暴露疗法,即在治疗时让患者在与现实尽可能一致的情境下产生恐惧反应,并体验到所恐惧担忧的事并没有发生,如此反复,逐渐让患者的恐惧反应降低到正常人水平。
当强迫症状比较严重时,必须考虑服用精神药物。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是一种抗抑郁药物,对强迫症也具有显著疗效。但是,用抗抑郁的药物治疗强迫症见效慢,一般需要10-12周方有效果,而且可能会产生头疼、眩晕、困乏等副作用。有时,医生也会开出抗焦虑的药物来治疗强迫症,这些药物对强迫症能迅速起效,不过专业的心理治疗师一般不会建议长期服用。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强迫症是高智商的科普,你们是不是也像 梦悠情感 的小编一样,对强迫症有了更加深入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