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认同障碍原来是这样?
2018-09-06 14:52:54 梦悠网
正常儿童3岁左右即可识别自己的性别,随后知道性别是跨时间稳定的,喜欢与同性幼儿一起玩,自然而然地遵从着内在的性角色要求,表现出行为上的性别差异,男孩通常表达出男性的行为,女孩表现为女性行为,性别的差异随年龄增长更加明显,即使在相当中性的环境下长大也如此。但有些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言语行为却与自己的真实性别(生理解剖特征)相反,即在穿着和行为爱好上像异性或坚持否认自己的真实性别,被称为性别认同障碍(disorder of gender identity,又称性别认同或性识别障碍)。
一、危险因素与发生原因
1、先天素质
女孩天生具有男孩气质,生性好动、强壮;男孩天生具有女孩气质,性格文静、长相秀气。
2、后天教养环境
家庭教养和生活环境对儿童的性别认同有着重要的影响,儿童通过观察学习和性角色的强化而认同自己的性身份。虽然家庭和社会对男孩和女孩的期望和要求有差异,但有些父母是出于本人的性格和偏好,从小让孩子穿着异性服装、鼓励异性活动,直到3、4岁仍然如此,或是家庭中缺乏父性角色。调查显示,男孩性身份障碍者大多数在5岁前失去父亲(父母离异、父亲长期在外等原因),因长期与母亲生活并多与女孩玩耍,则在行为举止和心理上也倾向女 孩特点。
性别角色的差异更多的是儿童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而来的,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抚养方式既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这种性别角色的差异。因此,在此阶段对儿童进行两性化教育,可以促使男女儿童在各种个性趋向上平衡发展。分析心理学家荣格认为,男女两种心理意向分别在人格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其好坏优劣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能在童年的生活经历与教养方式上消除性别的刻板印象,将有助于个性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形成较完美和谐的人格。如若消除不了也有可能转变为性别歧视。

二、性别歧视一般是指以下几种信念或态度:
1.相信某一种性别比其它种性别更优越的信念。
2.相信一个人必定属于男性或女性的信念。
3.指称憎恨男性(男性贬抑)或憎恨女性(女性贬抑)的态度。
有性身份障碍的男孩在幼儿期就喜好穿女装、沉湎于女孩的游戏和活动,他们甚至厌恶自己的外生殖器,希望变成女孩,上学后会因此受到其他男孩的羞辱、嘲笑,并越来越被孤立。在青春期,女性化的举止会有所减轻,但有随访研究显示,1/3~2/3有性身份障碍的男孩在青春期中或以后表现出同性恋倾向。有性身份障碍的女孩喜欢穿男装、结交男伴,对洋娃娃没有兴趣,对体育运动和激烈争斗的游戏极为喜爱,不喜欢在游戏中伴女性角色,不愿乳房发育、来月经,甚至声称自己是男孩等。大部分在青春期会收敛对异性活动或服装的追求,同时仍有一部分保留男性性别的认同,逐渐显露出同性恋倾向。
在这类儿童中持续排斥本身性解剖结构的情况较少见,如: 女孩声称将要长出阴茎,立位小便,或男孩反复声称自己将发育成女人,阴茎和睾丸令人讨厌、最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