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2018-08-28 11:51:54 梦悠网
在孩子们看来,也许只有别人家的孩子才可以让父母满意,认为自己还不够懂事,不够听话。在生活中,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懂事”归功于自己,作为炫耀。然而这样真的好吗,孩子并不快乐,家长会忍心吗?
“从小,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不会缠着妈妈给自己买东西,妈妈在亲戚家聊天我也会安安静静地坐着,即使我强忍着害怕,因为他们家养的狗狗一直在冲我大叫。一直以来,妈妈都会教育我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不该要的东西不要强求,我听了,即使妹妹无理地跟她提要求,妈妈还是会满足,我也没有像妹妹那样做。那一刻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在宫崎骏动画《龙猫》里面,妈妈对爸爸说了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让人觉得心疼。他们什么都不说,什么也不想要。看到自己心仪很久的玩具、很想拥有的玩具,会努力习惯压抑自己的欲望,就是因为父母喜欢懂事听话的孩子。
平时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你要听话,要懂事”。
要求孩子懂事好像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而“懂事”这一个褒义词也似乎从来没有被质疑过。
父母希望孩子懂事,让孩子有“我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的想法,不管发生什么事,孩子只要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并道歉,父母才会将训斥停止。
可是很多时候,孩子并不真的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害怕被父母训斥的恐惧感让他们隐藏内心深处的委屈。
久而久之,这样的情况趋向内化。
当不好的事情即将要发生,孩子会先入为主地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不自觉的因为恐惧内疚,最后变成顺从。
“你知道对我做过什么事才是最残忍?就是你毫不犹豫地,狠狠地一夜之间将我变成了大人。”
懂事,是因为遇到了一件难以承受的事。
有研究表明:与年龄不相符的懂事成熟,很多时候是和负面的童年经历有关。如果经历过童年家暴,有被抛弃经历的孩子,大脑中支配焦虑和恐惧的脑神经回路会变得与成人相似。这些孩子的青春期比平常的孩子来得要快。
懂事的背后,皆是压力和恐惧。
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片头中提到:
松子从小希望爸爸喜欢她,为了使爸爸喜欢自己,将鬼脸变成了下意识的本能反应。按照爸爸的要求努力去读书,去工作,然而这所有的努力都抵不过体弱妹妹的一句咳嗽更让爸爸担心。
那一刻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就像成年人的稳重与成熟,使孩子牺牲了一次任性的权利,消灭了一颗颗天真的童心。“我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听着是一句多么令人悲哀的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