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你真的对了吗?
2018-10-31 15:36:57 梦悠网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几乎所有家长的出发点都是爱孩子,想对孩子好,但却在表现形式上感到迷茫,不懂得把控爱的分寸感,结果却会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建立产生伤害。孩子的教育问题得有分寸感,不过度,孩子才会有分寸感,会自我控制,反而最自觉,那么,如何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呢?下面梦悠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吧。
一、孩子的教育问题之隔代教育
中国青年报:您身边的隔代教育常见吗?
孙宏艳:比较常见。我自己的孩子,就请我妈帮忙带过。因为我妈妈和我在一起生活,我又确实比较忙,孩子上幼儿园很早就放学,就得有老人帮忙。
中国青年报:您和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吗?
孙宏艳:有很多,这也是隔代教育很大的问题,比如在一些教育问题上,祖辈和父母的观念不一样。我记得我孩子两岁多的时候说:“我要撒尿!”我和老公都在用电脑,就说:“你去端你的小尿盆。”我妈听了就给孩子端来尿盆。我们表面上看是比较懒,但也在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中国青年报:在您看来,隔代教育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孙宏艳:我觉得隔代教育的一个主要弊病,就是老人对孩子过于溺爱,容易形成孩子自理能力、性格方面的问题。比如,老人会“护短”,孩子摔倒了,老人就打桌子,说都是你把宝宝绊倒了。这样容易让孩子形成推卸责任的性格。老人和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态度不一致,也容易让孩子形成双面性格。
还有一个问题,老人带孩子容易拿经验代替科学。当然他们确实是有经验,但经验是一把双刃剑。有一次我们坐车,前面有个小孩要吃糖,爸爸不让吃,说对牙齿不好,小孩就哭,奶奶就开始翻包,埋怨这个爸爸,说:“你们说的都没用,我当时家里穷,没吃几块糖,现在牙齿还不是都掉光了?”
孩子总和老人在一起,还容易形成“脱代”现象,就是脱离了代际传递,造成不良影响。有的老人带孩子,会让孩子和父母有隔阂。生活中也常常看到,孩子和祖辈亲,和父母不亲,因为老人比较溺爱,父母又管得严,这就会形成教育矛盾。两方争夺孩子,孩子是受益者,同时也是受害者。
我们研究还发现,一些长期由老人带的孩子,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发展比较慢。因为孩子和老人一起生活,生活半径比较小,一般就是在家里、门口玩玩,不会出远门。有些孩子会出现“动感统合失调”,比如写“九”这个字,会把最后一笔往左拐。这说明他那种运动的感觉、对位置的感觉、对关节和神经的综合感觉,都比别的孩子差。这种情况很多就是由生活比较封闭造成的。
中国青年报:也有人说,现在一些五六十岁的老人是“新一代”祖辈,他们带孩子可能不会出现那么多问题,您认同吗?
孙宏艳:我觉得肯定是这样。社会在进步,现在的老人和以前相比也在进步,肯定是一代比一代强。
隔代教育也有很多优势。我们在生活中也确实看到很多成功的例子,而且对孩子的父母也有好处。现在年轻人都比较忙,尤其是现在又出现了“独二代”,年轻的父母可能更没有经验,更需要去打拼,孩子由老人带,至少是为年轻人解除了后顾之忧。
二、孩子教育问题之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三、孩子的教育之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