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毛流浪记
2018-09-26 15:35:35 梦悠网
有漫画迷吗?一心一意专注漫画,对于漫画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最早被搬上大银幕的漫画是家喻户晓的《三毛流浪记》,张乐平笔下的三毛身材瘦弱矮小,大大的脑壳上面只有三根头发,他无家可归,孤苦伶仃,只能靠卖报纸、擦皮鞋、当学徒来维持生计,成为旧社会无数苦难儿童的缩影。
一、电影三毛流浪记
这部漫画1947年问世,第二年昆仑影业就要把电影三毛流浪记搬上银幕。当时年仅8岁的王龙基惟妙惟肖地演出了漫画里的人物。而导演严恭也遵照张乐平原作的整体基调,拍成了一部轻松幽默的喜剧。不过由于当时时局动荡,影片拍摄完成之后又多次推迟了上映时间,最后直到1949年12月才上映。
张乐平的这部三毛流浪记拥有蓬勃的生命力,在中国电影史上,它可以看作是被翻拍次数最多的漫画。1958年、1984年、2006年三次被改编成动画片,1996年和1999年又被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1980年,台湾导演虞戡平在香港拍摄了电影三毛流浪记。
而在三毛系列中1992年张建亚导演的《三毛从军记》是一个异类,不少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都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无厘头喜剧早在那时就在内地出现了。
二、漫画改编
如果说内地把三毛当成了漫画改编的一块宝,那么香港地区则是把王泽的《老夫子》翻拍了个遍。这部1963年开始连载的漫画,风靡华人圈半个多世纪。那个穿着长褂的小老头,以鬼马多谋、乐天幽默的个性,深受香港人的喜爱。电影人岂能错过这么好的一个改编素材?
《老夫子》曾在1965年、1976年、1978年被改编成真人电影,而最有影响力的则是2001年邱礼涛执导的《老夫子2001》,影片不但是张柏芝和谢霆锋这对“情侣档”的首次合作,而且还是以真人与动画相结合,实现了香港电影特效技术上的一次飞跃。至于老夫子的动画版,则更是香港、台湾、内地全面开花,就连香港的禁毒宣传片、卫生总署宣传片,都用老夫子来做形象推广大使。
80年代是漫画改编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从数量和质量上看都是如此。而从70年代开始,一个叫黄玉郎的香港漫画家深受读者的喜爱,1982年到1996年,他创作的《如来神掌》在香港十分畅销, 而就在这本漫画问世的1982年,邵氏公司便将其改编成了电影,由黄泰来执导,尔冬升和和余安安主演。不过在那个邵氏逐渐没落、新浪潮方兴未艾的时期,像这样一部按照传统武侠片模式来拍摄的漫画电影,就如同一个怪胎,造型夸张,内容空洞,并未取得票房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