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更多数据了哦~
挽回爱情 恋爱技巧 经营婚姻 婚姻指导 变心出轨 婚姻问题 媒体推荐 交友 爱情问题 分手复合 姻缘算命 美妆健康 心理百科
健康 职场 性格 人际社交 家庭关系 自我觉察 教育 婚恋 症状 人群 科普 测试
婚恋情感> 媒体推荐> 爱情电影

同性恋电影与种族电影的碰撞

男同性恋电影《远离天堂》是美国独立电影导演托德·海因斯在2003年拍摄的一部作品,从故事情节到影像文本,《远离天堂》是对那道格拉斯·瑟克《天堂所允许的一切》一次模仿与致敬。

同性恋电影与种族电影的碰撞

在那部50年代的好莱坞家庭情节剧中,中年寡妇与年龄相差悬殊的年轻的园丁的相爱,受困于流言蜚语与道德的压力,结尾那寡妇终于与那受重伤园丁相守,这个大团圆结局却是被一种悲剧气氛笼罩。

在种族议题与同性恋议题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新世纪,我们不禁要问到底为什么托德·海因斯会在21世纪之初翻拍这样的一部情节剧,来处理一些不再是禁忌的问题?这种重写的意义与先锋性究竟何在?为什么导演没去处理并呈现同性恋与种族问题中的一些新面向,而是将目光投向过去,重新打量50年代末这些社会问题?

在女同性恋电影的呈现上,1998年上映的《天鹅绒金矿》,用华丽的影像和一些迷幻摇滚,展现了一个同性恋身份变迁史,而四年后《远离天堂》里中的,为什么托德·海因斯的姿态看起来似乎更保守了一点点?并且还纳入了种族这一更陈旧的一个社会议题。

福柯他说,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一个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时代。《远离天堂》讲述发生在1957年的一段情感故事,却并非一次感伤的怀旧、历史喟叹,托德·海因斯绝不仅仅是在21世纪反观美国社会旧伤痛,如他在访谈中所说,他的初衷并不是提醒大家,别忘记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我认为这一次重述的根本原因就是,海因斯想要讨论更抽象的议题——面对固有社会规则,个体是如何寻求一种自由,无论是政治自由或是性别自由。丈夫的同性之爱与妻子的跨种族之爱则各占一半篇幅,同性恋情节并非只是个引子,而是文本重要组成部分。

同性恋电影与种族电影的碰撞

不同的类型电影往往处理某一类特定社会问题,界限分明、不可逾越,比如西部片处理的问题是文明/野蛮的对立、惊悚片处理的是人类的精神状况。而好莱坞电影的线性封闭的一个结构,使得没有哪种类型会同时处理两个问题。

《远离天堂》男同性恋电影中,当托德·海因斯用一个问题(种族)来去冲击那另一个问题(性向)时,似乎有些模糊焦点,但其实真的并非如此,而是这两个问题指向殊途同归,最终都抽象为一个更大问题——自由。

海因斯之所以选择女同性恋电影情节剧作为容器,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类型所具备的转换功能。作为一种大众的文化样式情节剧深谙社会的危机,并且在家庭这一私人情境中加以调节。于是乎海因斯将那种族与同性恋这些地社会问题放置在两段情感关系中,由此将社会史抽象的为个人情感史。

由于社会问题在远离天堂中被置换为个人情感的问题,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更是就密不可分联系会在一起。种族与同性恋议题是寻求消极自由,而对爱情的追求是积极自由。当消极自由(来自社会许可)无法达成时,积极自由(个体幸福)也就不可能获得。

从二战结束到60年代初的时候,一种冷战心理时刻笼罩在美国社会。《远离天堂》中,故事发生1957年,实际上指艾森豪威尔执政全盛时期,美国社会在冷战意识影响下,正处于收缩阶段,社会到处是神经紧绷的状态。整个国家好像存在一种深深的凉意,如影片中他人的眼光更是令人不寒而栗。影片中故事发生的那个封闭社区,就是彼时美国社会缩影。

这大概也是托德·海因斯选择情节剧另一个重要地原因。因为情节剧空间更近戏剧的一个舞台,其布景、灯光、服饰都是非自然、舞台化的,这种看似华丽却压迫局限舞台的空间感,正是压抑保守社会氛围一种外化。

片中的社区虽然光鲜亮丽,却是死气沉沉如那铁板一块。每个配角都很兴高采烈,却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这是一群装模又作样中产阶级。他们对女主角与园丁所表现出的带有冷漠恶意,也以舞台化的夸张地动作呈现,导演显然无意呈现配角内心。

《远离天堂》中,因为同性恋与种族两个议题在情节上去互相撕扯与角力,使得对于自由言说,变得的更有弹性。

在一个个体自由无法真正获得的社会中,他人即是一个地狱,每一个人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当一种歧视的遇到另一种歧视,没有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才会反而陷入一种更冷酷、更隔绝的关系中。

每个人都接受了主流意识形态对个体询唤,被一些观念所左右。不会因为自己是异类就能包容同情另一种异类,党同伐异使得他人成为一个生者地狱。妻子对那丈夫的性取向,丈夫对妻子与黑人的交往,都是冷漠的苛责,而非包容理解。

导演既同情每一个人的困境、也谴责每一个人的冷漠。丈夫的同性恋行为却是一个引发家庭分裂的导火索,但是呢导演却并没有过多谴责,而是对他有着深刻理解与同情,我们看到这个中年的男人的罪恶感背后、却是无法压抑的欲念,也看到他为了一个家庭毅然被当做的病人一样接收电疗,这是他对家庭的一种自我牺牲。

即便当他痛哭流涕地向妻子提出离婚,我们也能可以体察这个人物所怀有的一些痛苦——为爱一个人抛弃妻子儿女以及他所拥有的一切。

同性恋电影与种族电影的碰撞

同时来说本来是这一苦难承担者的妻子,也有可能成为加害者。虽然她原谅了丈夫的行为,但却无法真正理解丈夫的痛苦之处。当丈夫走出治疗室,她带着得体、温柔得近乎甜蜜的笑容,对丈夫会说「我真为你骄傲」。

无视丈夫隐忍的纠结痛苦,轻松的说「你应该期待下一次跟医生的约见吧。」当然这种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病的态度,是那个时代的局限。虽然她不带有恶意,却依然构成某种伤害。而这种由不理解导致的伤害,就是固有的规则则是对于自由扼杀。

虽然《远离天堂》的在影像风格和故事结构上,套用了一个情节剧,但在内核上却早已背离了情节剧。情节剧的核心更是对是家庭与道德价值维护。《天堂允许的一切》的一个片名就体现出情节剧温和姿态,虽然被世俗所不容的恋人在走到了一起,结局却是苦涩的。

《远离天堂》的片名如此决绝,去对主流社会带着直白又强烈批判,分离结局也没有给人物更多的温暖。

影片结尾处理颇有意味。妻子追求的自由失败了,丈夫却与同性的爱人厮守在小旅馆一方天地中,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自由。

上一篇:父爱感人微电影 下一篇:日本纯爱电影推荐

相关文章 更多

推荐导师
李秋菊 婚姻家庭督导私教
李秋菊
团队心理咨询督导师
婚姻修复
情感提升
脱单
4.7
收到4341感谢
立即微信咨询
蔡惠生 明星心理咨询督导师
蔡惠生
明星心理咨询督导师
婚姻修复
关系维护
内在提升
4.7
收到2796感谢
立即微信咨询
1分钟提问,专业咨询师在线解答
1
添加微信
持证心理咨询师·一对一私密咨询·专业人工质检
2
接入咨询师
24小时内通过好友,说明您的情感困惑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定制专属私密的情感解决方案
立即微信咨询

热门文章

您可能需要

quexing0601

您可能需要

在线课堂 找专家 免费情感分析
微信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