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时代
2018-07-30 11:05:27 梦悠网
今天我想要给大家推荐的是一部经典的爱情电影改编于马尔克斯小说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电影。由迈克·内威尔导演,贾维尔·巴登、乔凡娜·梅索兹殴诺、本杰明·布特主演,影片改编自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同名小说。
想要和大家提一提的就是马尔克斯这部小说创作灵感,是来源于一则新闻:一对来到四十年前的故地,重温蜜月旅行老人,竟然被载他们出游的一个船夫用浆打死,为的是抢走他们身上的钱财。而后来得知的,这两个老人他们是一对秘密情人,四十年来每一年都会抽出一段时间背着亲人一起度假,但他们各自都有幸福而稳定的婚姻。
一、与影片情人相似
其实这部感人爱情电影和影片《情人》一样都是在讲述了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在经典的爱情电影里,爱情是古今中外都永恒的话题,那种新鲜感似乎从来没有变过。
爱情真的可以说是一件不分高低贵贱东西,没有一种爱情是可以用物质去衡量的。虽然我们常说物质在一定程度决定了你们爱情长久度,但是物质只能说是爱情的一个小小的条件,抛开那些物质爱情里面所包含的种种情感、精神是庞大而却又深不可测的,就像不可能说富人的爱情一定比穷人的爱情更高贵。
但在我的看来里说,爱情却有境界之分。这种境界在本质上没有所谓的高低只有大和小。霍乱时期的爱情电影其中关于爱情的境界是如此庞大,但也并不是说等待的越久,那种境界就越大,不可否认在爱情里面,等待是一个很感人的组成部分。
关于等待的爱情电影有很多,比如《情人》、《一天》、《归来》、《爱乐之城》、《我脑中的橡皮擦》……每一部爱情电影里面都会夹杂着一层“等待”的意思。因为仿佛只有通过“等待”得到的爱情才是最会让人动容的。但往往现实生活中的爱情都是一些容不得等待的,也是禁不起等待这个考验的。现实中缺少什么,这可能就是观影者最希望看到的东西。
这篇影评的题目我用到的是感人爱情电影,《何以笙箫默》中的一句台词,这部影片也夹杂着等待的成分,不过那种等待是无厘头的、特别虚假的,而且影片也完完全全地在展现一个比童话更童话的爱情故事,至于是怎么样如何,大家都是比较心知肚明,不用我再吐槽吧。
《情人》里面的等待,境界小了;《一天》里面等待,太平淡乏味;《归来》里面的等待,又有故意煽情味道。唯独《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面的等待包含着庞大复杂的东西。他喜欢了她半个世纪,他也等待了她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等待中,他上过600多个女人,其有年龄都可以做他孙女的人。直到他喜欢的女人的丈夫死去,他终于结束了这种漫长而煎熬的等待。可以说他完全是个渣男,但是他却在内心上,为她保留着一颗处子之心。
在他的长达半个世纪等待中,也反应着一个时代的变迁,我们时常在看到的是通过时代去诉说爱情,但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时代却是通过爱情去诉说的。在爱情面前似乎是什么都可以战胜的。战争、疾病、死亡、家族、思想都是毁灭不了爱情的。他通过与624个女人的做爱来去缓解寂寞,但是他是通过一种痛苦和内心去战胜孤独感和去对抗时间。
二、电影小说评价
有评论家评论到《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小说——“它堪称是一部充满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的爱情教科书。”
还有评论这样写道:“作家借此认真思考了情爱心理、性爱心理以及老年人心理。小说不仅仅让我们看到爱情多种可能,真正让人叹为观止的还在于涉言不多,而‘爱情’的诸般特色轻易呈现。”
不过影片中还呈现了另一种爱情,在女主人的丈夫死前,他对女主人公说了一句:“only God knows how much I love you”。或许在起初女主人公嫁给他不是因为爱情,可他却和男主人公形成了一个对比,“爱情可以滋生相濡以沫,但相濡以沫也可滋生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