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电影
2018-12-24 13:08:40 梦悠网
“谁知道角落这个地方,爱情已将它久久遗忘……”歌曲的这个“角落”,是一个偏远的山村,“爱情”在这里是个陌生的、神秘的、羞于出口的字眼。凄凉的悲剧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个蒙昧落后的天堂公社天堂大队九小队角落的角落。现在 梦悠 网的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一部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吧。
一、一部爱情悲剧电影
1980年,李亚林与张其合作,导演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爱情悲剧电影。这是根据张弦同名小说改编的。张弦以塑造女性形象著称,他把创作女性小说及电影作为自己的一种崇高责任和社会赋予的使命。在他的笔端下,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个色彩斑斓的女性世界,以雅俗共赏示人。
影片没有按照传统的顺序叙述方式,而是将小说的叙事特点与电影的时空观念有机结合起来,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展现了一个贫穷落后的乡村令人扼腕的生活图景。都说小吵怡情大吵伤身,多年情感导师教你排忧解男,懂得男人心理才能在恋爱中掌握主动权。
点击这里,随时听课。
二、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爱情主题
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最后一年。以爱情为主题,以文明与愚昧为二元对立叙事框架,批判了极“左”政治和封建意识对人性的压制,歌颂改革开放后人性和爱情的复苏。电影的结构有两条线:一是政治运动引导贫穷,贫穷引导婚姻。二是美好理想渴望爱情。
导演对当年农村的贫困表现的非常真实准确 ,农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只喝稀粥。吃上饼子是上等食物,吃根油条是梦想。卖鸡蛋换煤油,而且生产队长成了国家发言的权威,掌握着大家生活或致富的大权。集市上驱散农民的那个劲头,颇像今天有些城管的做派。扑克牌毛衣属于青年男女的奢侈品。家庭主妇菱花(贺小书饰),因为愁众多孩子的吃喝,而没了笑脸;也因为生活的重负,身体柔弱多病。几分苦涩几分哀怨几分深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菱花和沈山旺(李国华饰)这对夫妻的脸上。
三、爱情悲剧电影介绍
他们的大女儿叫存妮,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在1955年,沈山旺作为靠山庄合作社副社长,他聪明、能干、乐观,带领乡亲们勤劳生产,种粮种经济作物。他嫁接的山梨,为乡亲们带来了福音幸福生活就在眼前。沈山旺家第一次有了存款,恰逢女儿出世,随起名为存妮(杨海莲饰)。正当大伙儿充满信心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一次次政治运动造成了生产力破坏,大办钢铁、砍树。农民劳累一年却分不到钱,往往还会倒欠生产队的。
二女儿荒妹(沈丹萍饰)的名字就有了浓郁的悲剧色彩。村里年轻的姑娘买双袜子的钱都没有,荒妹母亲菱花的嫁妆毛衣,虽然已经拆洗无数次,因小而紧绷在存妮身上,已经让妹妹们相当的羡慕。当存妮含冤而死,她把这个人间赐予她的唯一的财富留给了妹妹荒妹,带着她的体温和青春的芳馨;也同时留给了妹妹羞耻、屈辱、怨恨、愤懑。
在物质极端贫瘠之下,文化十分闭锁,封建意识浓厚的偏僻小山村,村民们把儿女的婚姻像商品一样买卖。家境的贫困也让荒妹的母亲菱花不得不作出逼女出嫁还债的选择。
土改时期菱花曾为了反抗包办婚姻毅然嫁给了贫穷的沈山旺。20多年过去了,她却要把女儿当东西卖,菱花痛苦地发出“日子又过回头了”的绝望呼喊。影片深刻地揭示了政治运动对人性的摧残。
爱情是美好的。导演对当年农村男女交往的情感表现非常细腻非常准确。存妮和小豹子(张潮饰)“谷仓叙衷肠”,表现了青年男女性本能的冲动。他讲黄色笑话,他们相互追逐打情骂俏。女人脱红色的毛衣外套,惹得男人迸发出炽热的情欲,情感与肉体的纠结之后投怀送抱。这在80年代初的电影镜头,乃至于现在看都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可以说是新时期银幕上较早表现性爱的场景。如果故事的重心转为男欢女爱,那么本片可能会代替六年后的《红高梁》,而成为中国电影的开创性标志影片。影片导演并不是为了爱情不是为了演绎悲剧爱情而是专注于男女情爱,更重要的是要表达电影所赋予的真正内涵。而这点也恰恰是电影的成功之处。
梦悠情感,国内领先的一站式女性情感成长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