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式表白:永恒的爱人
2018-11-08 15:02:25 梦悠网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生于德国波恩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奥地利维也纳与世长辞他的助手安东•申德勒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三封从未寄出的信件和一枚永恒之戒。这三封信是贝多芬写给他,永恒爱人(ImmortalBeloved)的情书。贝多芬永恒的爱人后被改编为电影,永恒的爱人详细记述了贝多芬的情史,下面就随梦悠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贝多芬永恒的爱人基本信息
贝多芬逝世后,他的朋友安东决心寻找到在贝多芬遗嘱中被称做“永远的爱人”的女人,在安东的不懈努力下,找到了伯爵夫人朱莉亚和女伯爵安娜,但她们是不是贝多芬提到的女人?他发现有一件伤情往事给贝多芬带来终生遗憾:当年他曾与家具商的女儿乔娜相爱,并约定在一旅店碰头后一起私奔,但贝多芬因故未能准时践约,虽然差人送去一信,但乔娜没能收到。已经有孕的乔娜后来嫁给贝多芬的弟弟…。
二、永恒的爱人幕后制作
这部贝多芬传记片大胆地提出三个假想,把他的生平事迹、音乐作品像解谜语一样生动地组合在一起。影片对“欢乐颂”的处理尤有创意: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一个小男孩走到池塘里,躺在池塘中央;镜头拉出,池塘里反射出无数星星,镜头越拉越远,直到小孩消失在星星中。那是编导将这段人类最崇高的音乐视觉化的尝试。在技术方面,影片的摄影和置景都非常精致,音乐演奏是索尔蒂爵士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专门为影片录制的,男主角的气质和表演也非常不俗。
三、导演介绍
影片导演伯纳德•罗斯同时又是演员、诗人、作家,也从事一些哲学研究。在电影导演工作中,常因他在电影表现手法或电影技术上“标新”而受到影评界的注意。本片比较引人注意的是影片中音响效果的运用,西方影评曾指出这部影片的音响效果能紧密结合主题或渲染人物思想、情绪的需要。如片中表现贝多芬发现自己耳聋时,他周围一切原发出巨大声响的事物或现象像雷鸣、瀑布等都被处理成无声,从而加强了贝多芬本人的焦虑和痛苦心情。
饰演贝多芬的法国演员哈莱•包尔是属于法国表演艺术中的“夸张派”。他饰演的贝多芬曾引起过争论,一种意见认为他演得“太过火,把贝多芬表现成一个半神经质的人”一种意见则认为,“必须象他这样表演才能突出贝多芬的个性特征加以配合永恒之戒将其带到顶峰。”本片由于其巨大的艺术成就而列入了世界著名电影的行列。
四、影片评论
古怪的性格、爆怒的脾气,就是因为一次擦肩而过。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还没看到结尾,就觉得贝多芬跟他侄子和嫂子的关系有问题,不知道真正的贝多芬是不是这样,从影片中感觉到,这是个人感情失败造成的。神也是人,由于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而成为了神,如果没有那次擦肩而过,还会不会有那些伟大的音乐呢?不知道,自然界是平衡的。
仿佛所有细致敏感的人都有着小而抿的嘴唇。贝多芬愤懑痛苦的脸上也有这样一只嘴唇。因为错怪爱人而错失爱情——一辈子的痛苦和挣扎,一辈子的怀念,一辈子的爱人,你是“我的天使,我的另一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