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和麻杏石甘汤口服液是什么
2018-09-15 15:07:59 梦悠网
麻杏石甘汤,中医方剂名。也名麻杏甘石汤。为解表剂,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证未尽,热邪壅肺者。
麻杏石甘汤口服液,麻杏石干汤口服液为麻杏石甘汤等方合方而成。麻杏甘石汤为治疗痰热奎肺证代表方,但迄今罕见对麻杏石甘汤及其合方治疗机制研究的报道。
一、功用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
二、方解
麻黄──辛甘温,宣肺解表而平喘。
君──两药相配,既能宣肺,又能泄热。
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
臣──杏仁──苦降肺气,止咳平喘──既助石膏沉降下行,又助麻黄泻肺热。
佐使──炙甘草──顾护胃气,防石膏之大寒伤胃,调和麻黄、石膏之寒温。
三、配伍特点
纵观全方,药仅四味,配伍严谨,清宣降三法俱备,共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
四、注意事项
1.本方出自《伤寒论》,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肺中热盛,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便以本方加减治疗,都能获效。
2.对于麻疹已透或未透而出现身热烦渴,咳嗽气粗而喘,属疹毒内陷,肺热炽盛者,亦可加味用之。
五、病症分析
风热袭表,表邪不解而入里,或风寒之邪郁而化热入里,邪热充斥内外,故身热不解、汗出、口渴、苔黄、脉数;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故咳逆气急,甚则鼻煽。若表邪未尽,可在卫气被郁,毛窍闭塞而无汗;苔薄白,脉浮亦是表证未尽之征。
六、临床应用及研究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之喘咳的基础方。因石膏倍麻黄,其功用重在清宣肺热,不在发汗,所以临床应用以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伤寒论》原用本方治疗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邪热壅肺之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皆可以本方加减而获效。对于麻疹已透或未透而出现身热烦躁、咳嗽气粗而喘属疹毒内陷,肺热炽盛者,亦可以本方加味。
2、加减变化如肺热甚,壮热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黄芩、知母以清泄肺热;表邪偏重,无汗而恶寒,石膏用量宜减轻,酌加薄荷、苏叶、桑叶等以助解表宣肺之力;痰多气急,可加葶苈子、枇杷叶以降气化痰;痰黄稠而胸闷者,宜加瓜蒌、贝母、黄芩、桔梗以清热化痰,宽胸利膈。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邪未尽,热邪壅肺者。
4、使用注意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非本方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