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炎特点及治疗
2018-12-24 17:30:09 梦悠网
周围神经炎是由多种原因如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感染、过敏、变态反应等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而周围神经系统由核周体和神经纤维构成的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及神经终末装置等组成。从解剖学上神经系统的组成常将其分为三部分: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其功能为将外周感受器和中枢神经系统连起来。下面就让 梦悠情感小编 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周围神经系统组织学特点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和中枢神经系统外的神经元胞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有往复的纤维联系,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元构成了衔接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结构的桥梁。周围神经系统成束的神经纤维(轴突)由结缔组织被膜包裹,构成单条的周围神经。在活体观察时呈坚固而发白的索状结构。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元聚集于神经节中,例如脊神经节。
前11对脑神经起源于脑。第Ⅻ对脑神经大多起于脊髓上部,一切的脑神经都经过颅骨上的孔、裂出颅。31对脊神经(颈、胸、腰、骶和尾神经)起于脊髓,从脊柱的椎间孔宣布。周围神经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延续。它的传入纤维(或称感觉纤维)将来自感觉器官(例如眼)和身体不同部位(例如皮肤)感受器的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它的传出纤维(或称运动纤维)将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冲动传到效应器官(肌肉和腺体)。
二、周围神经炎诊断及治疗
1、确诊
1.1、病史及症状
多有重金属(砷、汞、铅)触摸史或呋喃西林、异烟肼等药物服用史,或维生素缺少、糖尿病、尿毒症等病史。
1.2、体检
1.2.1、可有肢体远端为著的对称性感觉反常(疼痛、麻痹、过敏、减退)常呈手套、袜套式。
1.2.2、运动障碍肌力减退、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削弱或消失,晚期有以肢体远端为主的肌肉萎缩。
1.2.3、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肢端皮肤发凉、苍白、发绀或出汗障碍,皮肤可粗糙变薄等。
2、医治
2.1、积极医治原发病(糖尿病、尿毒症等)改进养分,纠正维生素缺少,防止有害金属及药物触摸。
2.2、对症选用养分神经药物维生素B12、B1、B6、胞二磷胆碱、辅酶Q10、神经生长因子等。
2.3、改进末梢循环可用地巴唑、川芎嗪注射液,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三、神经系统的组成
1、交感神经
植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由脊髓胸1至腰2节段的灰质中间外侧柱宣布节前神经元,经过脊髓神经前根,从相应节段的白交通支进入椎旁交感神经链,并在链内上行或下行,与链内或链外神经节内的节后神经元发作突触联络,节后神经元随相应的脊神经走行至末梢,支配心脏血管、腹腔内脏、平滑肌及腺体等,以调节这些安排器官的功能活动。影响交感神经,可引起心肌缩短力加强、心跳加速、腹腔内脏、皮肤末梢血管缩短、推陈出新亢进、瞳孔散大、疲倦的骨骼肌工作能力增加等。人体大多数安排器官均受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在功能上具有拮抗效果,从全体上看,是在大脑皮层办理下使内脏活动彼此协谐和彼此促进。
2、副交感神经
植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由脑干的某些核团及脊髓骶段的灰质中间外侧柱宣布节前神经元,混合于脑神经(主要为面神经、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或脊神经中行走,到达器官内或器官旁,与副交感神经节中的节后神经元发作突触联络,随后节后神经元分布于内脏器官、平滑肌和腺体,并调节其功能活动。影响副交感神经可引起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增强、括约肌松懈、瞳孔缩小、腺体排泄增加等。人体内大多数安排器官均受到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在功能上起拮抗效果,从全体上看,是在大脑皮层办理下使内脏活动彼此协谐和彼此促进。
梦悠情感,国内领先的一站式女性情感成长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