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去上学电影观后感
2018-12-21 14:24:26 梦悠网
“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这一首歌想必旋律一出来就有好多人朗朗上口,我去上学校这首儿歌一起就让我们回想起当初走路上学的时光。今天 梦悠情感小编 我将来为大家介绍走路去上学这部电仪观后感以及上学记图书介绍。带领大家一起怀念当初我们一起走路上学的日子。
一、走路去上学电影观后感
有人说《走路上学》这部电影以其唯美的画面以及纯真的情感带给我们本年度最纯粹的温暖与感动。而当你看完电影也许还会收获更多。
初听片名想必很多读者和 梦悠情感小编 的第一反映一样以为是在农村孩子们没钱乘车只好每天跋山涉水徒步上学。可是当我们看完这部电影我们才知道片中主人公的求学过程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艰辛,至少我们还能走路上学我们还有路可走,而他们想走却连路都没有。
影片以怒江福州贡县马吉乡的孩子们“溜索求学”为原型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娜香与瓦娃,为了到对面去上学而不得不每天命悬一线然后溜索过江的故事。这部中国首部公益题材儿童故事片不仅勾起了观众们童年的记忆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索。
这些求知欲高还有可塑性强的花期少年们一出生就落伍了,在人生的赛场上他们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而在以后的人格重塑过程中他们也将用去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而这又是多么的不公平!这便是农村的不发达带来教育的不发达而教育的不发达又导致了人生规划的滞后与悲壮。尽管他们主观上异常的努力却只能徒添其悲壮与悲凉。
好在新时期的党和国家依旧将三农问题放在首位更是释放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的强烈信号,农村发展的不均衡和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正逐步得到改善这些又使我们这颗原本悲壮而沸腾的心得到些许宽慰,也许用不了多久这样的故事再也不会发生它们将成为历史成为我们的德育教材。
这部电影最终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儿影片奖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但我想其获奖的意义并不止于获奖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唤起醒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关注以及对教育的公平性与普及性的思考。
二、上学记图书介绍
何兆武教授的这部上学记是口述浓缩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它叙述的尽管只是1920年代-1940年代末不足30年间他学生时期的陈年往事却蕴含着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整个20世纪历史的反思,对我们重新认识过往和观察现在以及展望未来都有着重要的启迪这大概是这本书能够激起读者广泛共鸣的原因。任何津津乐道于名人八卦消息的解读都大大偏离了何先生的志趣。久已厌倦标签化历史著作的读者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丰富以及鲜活的历史体验,特别是今天"上学者"和"治学者,或可藉此思考一下学应该如何上、如何治。
想了解更多的小伙伴就上梦悠情感吧,国内领先的一站式女性情感成长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