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莱坞电影看精神病患者症状
2018-10-31 14:56:17 梦悠网
看过好莱坞电影的都知道里面的精神病患者电影都在夸张现实中的病理学特征;只要是为剧情服务,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有人说精神病人思维广,喜欢胡思乱想。关于精神病患者症状是很多人都十分好奇的一个问题?想必这是大家都十分关心和在意得问题,所以针对大家的疑问今天梦悠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朋友们就来看看!
一、精神病患者电影剖析
随便挑一部经典恐怖电影,无论是《猛鬼街》(ANightmareonElmStreet)、《十三号星期五》(FridayThe13th)、还是《闪灵》(TheShining),你都能看到精神病人的身影。但我总觉得编剧们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为了解释主人公的疯狂暴力行为而已——大多数电影里的精神病(尤其在那些暴力血腥的恐怖电影里),显然都在夸张现实中的病理学特征;只要是为剧情服务,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往好了说,这叫懒;而更糟糕的是,他们这样做其实是在妖魔化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精神病人。
丹尼•威丁(DannyWedding)教授曾担任美国密苏里州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主任,参与编写了《电影与精神病:通过影片了解精神病理学》(MoviesandMentalIllness:UsingFilmstoUnderstandPsychopathology)一书。我找到他聊了聊,想知道好莱坞编剧是如何炮制出了那些不合理的精神病传说。
二、导演访谈
1、你怎么看待大多数电影里塑造的精神病人形象?
像《十三号黑色星期五》这样的恐怖电影,都很喜欢将精神病患者描绘成杀人狂,或者暴力疯子。这一点十分可怕,这种曲解精神病人的谬误在电影中比比皆是。但同时,也有很多电影上在这一点上做得出奇的好,而且越来越多的导演和制片人都开始在创作阶段就雇佣心理学家做顾问。
2、暴力行为与精神病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呢?
其实有非常明确的证据表明,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成为暴力行为受害者的可能,要远远超出其作为暴力行为施害者的概率。很多精神病患者无家可归,显然是社会弱势群体,而不是什么抢匪、抢劫犯和杀人狂。即使偶有暴力行为发生,也大多在家人的范围内,通常不会涉及陌生人。
三、精神病患者症状及表现
1、睡眠障碍是精神病患者早期的最明显的信号,也是精神病人病情变化的晴雨表。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噩梦、早醒,而且多为无明显原因,无痛苦体验,更不会主动求医。有的即使彻夜不眠,次日依然毫无倦意,表面上精力过人,但仔细观察便可发现病人注意力难集中,语无伦次,情绪易变,做事有始无终,随时间推移病情就明显暴露。
2、精神病人思维广扩,敏感多疑疑心重重,对别人的言行特别敏感,看到他人碰头谈话,则认为是谈论自己;热情的招呼如饮茶、吃饭则怀疑对其下毒;甚至电视、广播、报纸的内容都觉得与其无关;身体某些不适,则怀疑被人用先进仪器控制了自己或患了某种不治之症,难于解释,不听劝说,坚信不移。
3、情绪反常表现为毫无原因的情绪波动,本来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变得终日忧心忡忡,长吁短叹,愁眉不展;性格温和的,变得易发脾气,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大发雷霆,纠缠不休,对人耿耿于怀;性格文静的变得兴奋活泼,好管闲事,终日喜气洋洋,或变得惶惶不可终日,焦虑紧张,无故哭笑。
4、不性改变一改往日风格,逐渐变得孤僻少语,懒动离群;或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萎磨靡不振,独自发愣,对人冷淡,疏远亲朋;或生活懒散,不修边幅,居室脏乱;或劳动纪委松懈,工作拖拉,对人毫无礼貌,不知羞耻;或胡乱花钱,大肆挥霍。
5、行为异常为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容易被发现,其主要表现有行为怪异,动作增多或迟缓,呆站呆坐,扮鬼脸,挤眉弄眼,不停抽烟,四处游荡,特别爱清洁,反复洗手,检查,视废物垃圾为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