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分居的婚姻 夫妻常年两地分居的后果
2023-04-28 11:36:29 梦悠网
五一放假的前一天,我大伯家的二堂哥和嫂嫂办了离婚。两地分居的婚姻是什么?本来还盼着假期儿子一家三口能回来、一大家人可以团聚的伯父、伯母,看到二堂哥一个人回家,又听他说离了婚后,当场愣在原地,待老两口反应过来后,对二堂哥是又打又骂。
尤其是伯母,哭着嚷着让堂哥去和嫂嫂认错、道歉,和嫂嫂复婚,把嫂嫂和侄子接回来。
只不过,任凭伯父、伯母再生气、伤心,堂哥都是一副“事已至此、再怎么做都是徒然”的态度。
伯母见状,亲自给嫂嫂打电话聊了很久,只是,终究是无济于事。
其实,堂哥和嫂嫂之所以走到这一步,想来应该也是真的走不下去了。
他们结婚了八年,两地分居了四年,原本有的感情或许也随着“不能常见面”而变淡。
堂哥在孩子一岁时工作调到了外省,当时,因为外省新开了办两地分居的婚姻是什么?事处,缺少一个管事儿的,调过去工资翻倍不说,吃、住公司还全包,于是,在各种思量之下,堂哥主动提出外调。
堂哥也和嫂嫂多次商量过,和他一起去外省,在当地再找工作,只是,考虑到好不容易打拼出来的事业,嫂嫂没能同意,就这样,两个人便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最初,逢年过节以及过周末,只要能抽得出时间,要么是堂哥坐高铁回来,要么就是嫂嫂带着侄子过去找他,两个人虽然来回地折腾,但都是乐此不疲。
后来,不知是不是各自的事情都变多,堂哥和嫂嫂互看对方的次数逐渐就少了起来,从两三个月见一次变成半年见一次,一直到离婚前,一年见一次。
或许也是出于没能陪着嫂嫂和孩子的愧疚,离婚后,房子和存款,堂哥全部都给了嫂嫂。
说到孩子,堂哥不在家的这些年,都是我伯母在帮着带孩子,到去年孩子四岁,伯母才回了老家。
可能也是因为长时间的和嫂嫂相处,对于嫂嫂这个儿媳妇,伯母也是赞不绝口,这几年,她们婆媳之间不但从没有发生过矛盾、争吵,反而相处得非常和谐。
这也是为什么在得知嫂嫂和堂哥离婚后,伯母哭着打电话劝她“能不能再好好想一想”的缘故。
只是,纵然如此,伯母还是没能劝得嫂嫂“回头”。
伯母称,关于离婚,嫂嫂别的都没讲,也没说过堂哥的不是,就只是说太累了,不想再过着明明结了婚却像守寡一样的日子。
“我也是女人,也理解她一个女人家的有多不容易,虽说我也帮着带了几年孙子,但有很多事我毕竟还是替不了我儿子。不管咋说,两个人在一起,就算在家吵吵闹闹,至少也能见着面、知个底儿,不会有啥隔夜仇,可这长时间的见不到,哪怕一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话,估计都能想太多、都会在心里犯个小嘀咕。唉,好好的一个家,你说……劝不住了,也不想再为难她了!”
八年的婚姻,说散就散了。
一直以来,很多人总说婚姻要靠两个人的互相理解、包容与支持去维系,其实,也不全是。
对于每天都能见着面的夫妻来说,遇事互相包容、理解与支持,是可以化解矛盾的,但对于不常见面、甚至是长时间两地分居的夫妻来说,再多的理解与包容都是徒劳,非但解决不了夫妻之间的问题,反而还会加深矛盾。
因为,见不到面,就看不见对方的情绪,理解不了对方所说的每句话到底是何含义,根本就不知道对方到底是真理解、真包容,还是再强装着“忍”。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个人是认为,两地分居的婚姻,真的是太难维系了,它考验的不仅仅是夫妻两个人对婚姻的忠诚度、对彼此的信任,更检验了两个人能给对方带来多大的价值。
想起曾看过的一段话:
“婚姻的本质包括:两性价值、经济价值、情绪价值。看看互相都能为对方提供什么,你的价值是随着时间递增还是递减,可替代性如何。”
能长久为另一半提供价值的婚姻,才更容易走下去。
可是,两地分居的婚姻,能提供多少价值呢?或者说,有多少两地分居的婚姻,能一直给另一半提供让他(她)离不开的价值呢?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就算是整天在一起的夫妻,若是一方给另一方提供不了价值,也会以离婚结尾。
的确如此,但能每天都见着面的夫妻,至少能躺在一张床上,能互相看得到对方的情绪,即便是发生了争吵,也会明白对方是否真生气,以及怎么说、怎么做能让对方消气。
其实,很多时候,一段婚姻之所以结束,两地分居的婚姻是什么?往往就是因为失望大于了希望,当你给另一半带去的价值远远低于ta的预期时,或者说让ta没有往下走的盼头儿时,那么,这段婚姻就离破裂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