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系中,爱与恨的边缘界限在哪里?
2018-08-13 14:55:15 梦悠网
面对生活的考卷,我们经常是徘徊在爱与恨的边缘,难以取舍,难以做出决定。其实,分清了彼此心理的界限,就能看清楚自己言行的性质,爱与不爱之间就是隔着一条界限,爱不爱只有自己最清楚。
一、建设性宽恕
如果一个人真的从内心去宽恕另一个人的话,就会发现宽恕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它涉及到两个人的世界。如果受害者无原则地宽恕做错事的人,就等于是承认对方有权力这么做,这样只会使伤害愈来愈严重,因为他其实是在纵容对方的错误。
一个男人背着自己的妻子,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并和她生了一个儿子。后来这个男人就和第一个妻子离婚,娶了第二个女人。他的前妻带着他们之前的女儿独自生活。这个男人和他的第二个妻子一直心里有愧,希望得到前妻和女儿的宽恕,而他的前妻自然也有很多怨恨他的理由,即便想宽恕他,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这个男人和前妻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表示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对前妻的伤害之上的,并希望能对她有所补偿。前妻也认为,虽然她可以原谅他,但他也要为自己的过失承担一定的责任,所以最后接受了前夫的道歉和赔偿。
建设性的宽恕,能分清人和事的界限,爱与不爱之间就在于是否能够妥善处理好问题。我们可以原谅一个人,但这个人也必须为自己做错的事情负责,换言之,我们原谅的是人,而不是事。故事中的前妻原谅了前夫,但并不意味着前夫之前的作法是正确的,事实上,前夫对她的赔偿,就已经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这个错误进行了补偿。这样双方的人格都得到了尊重,而错误也得到了纠正,关系自然可以改善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二、爱的忘记
如果对大部分人际关系当中的冲突进行一个初步的总结,我们就会发现好奇心或者是对其没有必要的约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肇事因素。当一个长辈为了掌握子女的动向而偷看了孩子的日记,当一个妻子为了掌握丈夫的动向而偷看了丈夫的手机,当一个人真的是出于好奇或意外而知道了另一个人的秘密……如果这一切被双方拿到台面上来处理的话,结果必定是可想而知的糟糕。
也许爱的忘记是唯一能和平解决的方法——即便是放在心里不说出来,也会有很好的效果。当我们有意无意地知道了一些不该知道的事情,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把它忘记,不要再继续追踪下去。如果不能忘记,也要绝口不提。最坏的情况,当矛盾已经激化到很严重的程度,如果双方都能约束自己从此不再提这个事情的话,时间也会慢慢冲淡彼此间的隔阂,使关系得到较好的恢复。爱不爱,自己最清楚,忘记没有,也只有自己知道。
三、失败的自由
如果我们爱一个人,愿意替对方考虑一些事情,那么就要允许对方有失败的自由。一个老师看到学生学习不好,你可以尽力帮助他,但不能要求他一定把成绩搞好,因为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他有失败的自由。
同样,一个妻子看到丈夫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你可以帮他改善,但不能要求他一定变成你所想象的样子,缺点是丈夫自己的事情,他有保留的权力和自由。
事实上,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尊重对方“做不好”的权力,这其实也是尊重彼此的空间和界限。再也没有比“为对方变得更好”这样的借口,更能使一个人心安理得地踏入别人的心理领土了。爱与恨的边缘可能就在于人际的边界是否处理好了,是否能够进入对方的心,是否达到了自己的预期。